欢迎光临云博体育手机登录入口!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供水新闻

庄浪:走特色农业节水之路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12  来源:平凉日报  浏览次数:292
    庄浪县通过修建梯田保留天雨水,在梯田里发展双垄沟播旱作农业;建设淤地坝拦蓄地表水,利用坝库蓄水。把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有效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今年特别干旱,庄浪几乎没有出现有效降雨。测产显示,庄浪县梯田全膜小麦亩产427公斤。据县农技中心副主任李高社说,这是他工作30多年来首次所见。
    庄浪县之所以在大旱年份粮食还能增产,得益于县上推广的旱作农业技术。
自1984年引进示范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以来,地膜覆盖由稀植作物向密植作物延伸,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由玉米延伸到马铃薯、蔬菜、豆类、油葵、果树等农作物。这项技术集雨效果特别突出,能化无效降雨为有效降雨。今年,全县落实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集雨栽培面积26.3万亩。
    据统计,正常年份一亩地膜小麦亩产400公斤,是露地小麦的3倍;全膜玉米比半膜玉米增产300公斤;全膜洋芋比露地洋芋增产1000公斤。
    庄浪老百姓说,旱年庄稼普遍长势好,除了地膜覆盖保水,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梯田蓄水。建成中国梯田化模范县之后,庄浪干群仍坚持改造劣质梯田。
    今年77岁的朱店镇大曹村李明德老汉,曾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梯田建设专业队队员,一直参与修梯田。听说村上改造劣质梯田,老人不顾年迈体弱,第一个上工,一干就是一个月的时间。
    如今,庄浪人通过修梯田把“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有效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朱宝仓,曾经担任过通化乡阳坡河村会计,为反映历年的农作物产量变化,他特意把自己家里种植的农作物产量记了一本账。据账本记载,小麦在坡地时亩产100公斤,地修平后达到250公斤,全膜小麦亩产400公斤。
    修梯田蓄住了水、覆地膜保住了水,庄浪人又把用水的目光盯在了沟道上。通过打坝拦水,提水上山,种植经济作物,提升了土地的产出率。
    在实现梯田化后,庄浪县在堡子沟、榆林沟等12条重点小流域建成治沟淤地坝61座,蓄水1800万立方米,相当于3座700立方中型水库的蓄水量。县上利用三大河流和淤地坝水源修建10多处节水工程,采取管灌、滴灌、喷灌和渗灌四种节水方式,配套节灌面积5万多亩。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ios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