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云博体育手机登录入口!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治水60年:解“水深火热”之忧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29  来源:杨乃芬  浏览次数:328

    “住在这儿,心里踏实。以前一到下雨天,心里慌得就吃不下饭。”在安徽阜南王家坝保庄圩内的家里,王蓝清道出了如今淮河沿岸人的心态。

    这一新变化源自淮河2007年的“大水小灾”。淮河历史上洪涝灾害多发,1931年大洪水死亡7.5万多人,1954年大洪水死亡人数降为2000多人,而2007年淮河流域性大洪水无一人因灾死亡,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防灾减灾的新纪录。

    新中国成立之前,水系紊乱,河道长期失治,堤防残破,水利设施寥寥无几、残缺不全,频繁的水旱灾害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国开展了治水实践。60年的水利发展,给新中国建设成就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据水利部统计,自1949年以来全国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3.93万亿元,减淹耕地1.6亿公顷,年均减免粮食损失1029万吨。

    水利工程

    从1950年至1960年,国家集中有限财力投入攸关国计民生的水利项目,开展了对淮河、海河、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

    三峡水利[7.40 -7.38%]枢纽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表示,今年上半年,三峡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和移民搬迁安置全面进入扫尾阶段,累计完成投资1849亿元。预计到今年底,可如期完成初步设计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任务。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和结性研究有序开展,从而实现这两项工作的无缝对接和平稳过渡。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另一个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1952年,毛泽东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经过五十多年的论证,2002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并要求抓紧实施。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张基尧介绍,南水北调工程在规划阶段的投资额近5000亿元,国家批复的可研阶段东、中线一期工程的投资达2546亿元。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本谈不上开工建设。就是10年以前,我国经济实力也难以支撑这么浩大的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6年来,工程建设总体上是顺利的,今年已经审批的项目及开工项目的投资规模都相当于前6年的总和。

    “明年计划安排投资480亿元。”张基尧介绍说。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实现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规划调水区和受水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6万多座,堤防长度28.69万公里,我国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具备防御一般洪水的能力,重点海堤设防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解决农村“饮水难”

    2008年4月25日,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会龙镇,78岁的张中俊大爷拧开自家新装上的水龙头,看着自来水哗哗地流了出来,笑得合不拢嘴。张大爷在山上生活了一辈子,一直过着靠天吃水、与人抢水的日子。

    自国家实施饮水解困工程和饮水安全工程以来,祖祖辈辈喝着高氟水、苦咸水的农民,如今终于“喝水不难”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逐步开展以灌溉排水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结合蓄、引、提等灌溉工程建设,让一些地区的农民告别了“无水喝”的历史。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正式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国家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和在小型农田水利补助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等措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

    1994年,国务院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把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作为奋斗目标之一。到2004年底基本结束了我国农村严重缺乏饮用水的历史。

    2005年年初,中央明确提出,把饮水安全工作作为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水利部门根据中央部署,提出将农村饮水工作重点由饮水解困转向饮水安全。

    2006年,国务院批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一五”规划》,要求“十一五”期间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5年全部解决全国3.2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此项工作进一步“提速”,力争在2013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初步调查显示,项目区内受益农民的肠道传染病等疾病发病率降低了47%。据统计,我国累计解决了2.72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

    体制改革 任重道远

    水利事业的巨大发展,也伴随着管理与机制的重大突破。

    60年来,我国水利建设总投资10034.6亿元,其中1986年以来国家财政投资为4568.3亿元,占同时期水利建设总投资(9441.1亿元)的48.4%。

    改革开放以后,财政拨款、国债、水利建设基金、政策性贷款、社会融资、外资等多种形式的投资形式,取代了水利投资的单一模式。

    不断深化的水利投资体制改革,使企业作为投融资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有效解决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成为近年来水利投融资改革的一个新亮点。

    水权转让改革是水利诸多改革中颇具开创意义的一项。将市场机制引入水权交易,并进行水权制度的创新,既破解了传统的水资源分配难题,又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水价改革逐步将水纳入商品定价范畴,真实地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近年来,终端水价制、超定额累进加价、丰枯季节水价、“两部制”水价等制度得到社会的认同并逐步推广。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启动为标志,水价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不过,目前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水权制度、水资源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投融资机制、水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涉水涉河事务的社会管理比较薄弱,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水利事业的协调发展。

    水利部部长陈雷提出,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谋划好水利发展的长期目标。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ios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