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云博体育手机登录入口!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供水新闻

发挥水权制度的节水作用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01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293

  最近这几年,农村发生了很多与水有关的新鲜事。比如,农民不仅能卖粮,还能“卖水”。

  “用不完的水票,通过水市场卖了可以换钱。”甘肃省高台县三清渠水管所所长丁在明说,自从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始后,“卖水”成了这里农民的常事。

  人们总认为水是大自然赐予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自从国家开始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来,农民用水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水权制度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如今,在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的甘肃张掖地区,浇地浪费水的现象没有了,因为农民有了自己的水权。

  可十年前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当年张掖地区每年从黑河引水4000多万立方米,实际上浇地的不到2800万立方米,其余的都流到沟里去了。”丁在明说,“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很浪费,而十年前这种现象太普遍了”。

  为了遏制黑河流域迅速恶化的生态趋势,2001年水利部正式将张掖市确定为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地区。张掖市首先建立了以水权制度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每个农户都有一本水权证,每本水权证都明明白白地标明每户农民每年可使用多少水资源。农民分配到水权后便可按照水权证标明的水量去水务部门购买水票。水票作为水权的载体,农民用水时要先交水票后浇水,水过账清。对用不完的水票,农民可通过水市场进行出卖,从而完成水权交易。

  通过水权交易,激发农民树立起水资源商品观念,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的农田管理意识。水权交易也有效平衡了农村用水。现在通过水权交易,农民能够在用水季节及时买到要用的水,改变了以前农村缺水与浪费并存的现象。

  实行水权制度后,农户关心水、珍惜水的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户户明确总量、人人清楚定额的局面。丁在明说,同样是那些地,现在只引黑河水3000万立方米就足够了,而实际只使用2800万立方米。眼下,曾干涸达十年之久的黑河尾闾湖泊东居延海已是碧波荡漾。

  水权作用确实非同小可,可以说水权制度引领了我国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那么,什么是水权制度?就是通过明晰水权,建立对水资源所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形成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资源权属管理制度。水权制度体系由水资源所有制度、水资源使用制度和水权转让制度组成。水资源所有制度主要实现国家对水资源的所有权,水权制度建设主要是使用制度和转让制度建设。一般情况下,水权获取必须由水行政主管部门颁发取水许可证并向国家缴纳水资源费。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缓解我国日趋严峻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初始水权分配已成为当务之急。

  节约用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只有通过水权、水价改革等手段,才能保证节水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专家认为,要解决水荒,就必须让市场体现水作为资源的价值。虽然技术节水和管理节水不可或缺,但水权制度节水在整个节水领域的基础性作用同样不可轻视。

  期盼更多的农民拥有水权,期盼水权制度为农民送来源源不断的“致富水”。(李力)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ios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