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云博体育手机登录入口!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供水新闻

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节水习惯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4-21  来源:深圳特区报  浏览次数:380
  本期话题
  深圳水的现状与困局究竟如何?创建节水型城市对深圳意味着什么?作为深圳人,面对紧缺的水资源,我们该如何面对、又该如何行动?政府为深圳的水管理又应该进行怎样的制度设计?这些都是本期市民论坛关注的话题。
  深圳80%的水从外地调入
  刘丽华:很多市民不知道深圳非常缺水,因此看到官方发布的“深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全国的十一分之一、广东省的十分之一”,感到完全出乎意料。深圳每年那么多的雨水,怎么会缺水?深圳水现状到底如何?已经有很多网民朋友在线了。
  段洪雷:由于多年来政府在水方面投入很大,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让大家感觉不到缺水。但实际上这也就是在特区内,而在特区外,前几年宝安、龙岗很多地方缺水,报纸上还登了沙井居民用摩托车运水的图片。深圳的水80%以上都是从市外调入的,用的是别人的水资源,这些地方的人会问我们“水是不是被浪费掉了”,因为深圳的确有些地方用水很浪费。从这点来讲,我们确实应该把节水做好。
  熊杨:1993年我去大连参加全国中水回用的年会,当时北方城市缺水,听我讲深圳也缺水严重,他们很吃惊,说你们一年有1800多毫米的降水量,怎么也缺水。深圳降水量虽然很大,但主要集中在雨季,而且地表坡度大、河流也很短,导致地表水很难积蓄,大部分都流进大海,加上河水被污染,所以能集中使用的不多。深圳花了很多本钱、很多工夫来改善水。1989年我参加政府的水源工程,当时条件很艰苦,到处找水。但现在水好像是一个福利,相对于其他消费来说比较低廉,并没有把水当成一种很稀有的资源。
  刘丽华:水危机是不是在迫近深圳人呢?
  李独伊:挺惭愧的,西南大旱后我上网查资料,才发现原来深圳缺水也很严重。可能是宣传力度不够,同学们的水危机意识也不是很强,一打开水龙头就有水,感觉不到危机。
  熊杨:市民觉得每天都有水用,但是这个水不是深圳的水,这是一个危机。因为水是有限的,珠江、北江、西江、东江的水被各个城市瓜分,从资源角度讲,我觉得已经到了极限,因为深圳的人口已经到了极限。
  安邦强:全市上下对缺水的认识还不够,人们意识不到深圳缺水有多么严重。现在应居安思危,因为深圳已经处于水危机的状态,水资源已亮起红灯。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去年开展了一个重大调研课题,是关于我市资源承载力问题的调研,包括交通、土地、人口等共9个子课题,调研发现,如果把9个子课题形成9块板围成一个桶,最短板就是水,这是整个课题组公认的。
  我要特别强调最短板。可能大家不知道“沙井”地名的来历,特区初建时,在地上挖一个坑,如果挖到沙了,就挖到了水、而且是淡水,“沙井”因此得名,可今天在沙井你很难挖到水,即使你很幸运挖到了,也是咸水、或者是被污染过的脏水。松岗一带居民原来洗米、做饭都是用茅洲河的水,到里面游泳、抓鱼,但是现在,深圳所有河流的水都不能作为水库的备用水。说起水的问题,老百姓常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没有水门都开不了。水不仅是第一位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深圳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过米荒,5年前出现过油荒,不要小看水,深圳也有出现水荒的可能,目前已经亮红灯了。
  人均用水量150升/天,市民节水意识尚待提高
  刘丽华:深圳的节水条例是在2005年出台的,但大家觉得还不够,比如有些人或者小区节水做得非常好,但没有补贴,有些不做的也没有处罚。在制度设计上,能不能有一些细化的、强制或者鼓励的措施?
  段洪雷:香港住宅用户水费一般每4个月结算一次,将用水量分为4级渐进式收费,因为它的原水很贵,因此每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还对自来水公司进行补贴,基于民生的考虑,其中首12方是免费的。深圳前段时间也考虑过一个政策,但只针对在民政部门拿到低保证明的人员,这部分人群免水费。从节水的角度,我们希望市内12方以内是一个价、到16方是一个价、16方以上又是一个价,1996年市内水比较短缺,曾经有过这个政策,但后来又放开了。
  刘丽华:是不可以操作,还是操作起来比较难?
  段洪雷:可以操作,但不少市民意见比较大。虽然说了很多年,但市民的节水意识还需要提高。现在市内人均用水量大约150升/天,这是比较高的用水,当然深圳的用水设施比较完善,每家每户都很方便,加上深圳人天天冲凉,不像北方很多城市,一个院子里只有一个水龙头,接水不方便,所以用水量比较少。可是这个数字确实较高,曾让英国代表团非常吃惊,以为深圳每家都自己洗车、给草坪浇水。我们曾想能否把22方的线调到12方,但是基于很多考虑,因为不同的人群可能考虑不一样,最后评估还是维持在22方。
  养成节水习惯,意识比技巧更重要
  刘丽华:深圳正在创建节水型城市,最大的难点在哪?
  段洪雷:总体上,深圳的节水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把能用的水都用到。水危机发展这么快,最关键还是因为城市的高速发展,比如原来宝安最多就50万人,现在全深圳喝水的人口1500万,水不够用了,必须从外面调水。平常讲开源节流,但已经到别的地方要水了,而别人也在发展,因此“开源”很难,只能做好“节流”。
  熊杨:节水有很多技巧,比如关紧水龙头、减少浪费,这是每天可以做的事情。但是节水最主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意识,有了危机意识、公德意识,才会把一些节水的小技巧变成每天的习惯。
  刘丽华:独伊觉得现在咱们的意识够不够?目前大家对节水的知晓率好像并不高,问题出在哪?
  李独伊:虽然有很多节约用水的宣传和口号,但是贴得多了,大家都觉得习惯了。要有一些触目惊心的图片、还有一些信息,才会真正觉得节约用水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这次论坛对我自己是很大的触动,学校平时对节水的宣传不够,特别是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不会很听老师和社会上的一些宣传。
  安邦强:报纸上西南大旱的照片让我很感动,我想可以把干旱特别严重的地方的学生组成一个报告团,邀请来深圳,对学校、企业、机关等作多场报告,相信对市民和整个社会的触动一定很大。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大学可以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整个动起来。
  刘丽华:熊先生是“绿色江河”的志愿者,您觉得市民的水危机意识怎么建立起来?
  熊杨:也不能说市民都不了解,实际上在政府宣传、学校教育、还有民间组织的行动促进下,市民的认识在逐渐完善,只是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危机,只想到自己应该节水,而目的可能是我要环保、我要绿色、我要做一个时尚的人。这次西南大旱就是一个教材,要设身处地去想:如果大旱发生在我们这里,我们怎么办?实际上它已经在接近我们了,珠江上游也是一个缺水的地方,只不过范围不大,还没有让我们明显地感觉到。还有,把很多瓶装水送给灾区,这也是一个教育的好机会:为什么要送瓶装水?从我的角度,我认为这不是很环保,还制造垃圾,帮助他们可能还有别的办法,比如送净化器、在靠近有水的地方去治水。
  建立长效机制,让节水成为城市共识
  刘丽华:我周围的朋友基本上是天天洗衣服,冲凉的时候水一直不关,大家好像觉得有钱什么东西都能买得来,跟节水没有挂起钩来。各位对此有什么呼吁?
  李独伊:尽量把家里的水龙头或者其他设备换成节能的,政府也可以帮助我们来更换。要加强一些吸引人的、有效的宣传。
  安邦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对子孙后代、对全世界的庄重承诺,就是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可是现在,不少土路、草坪全部被填平、铺成水泥路面了,各个大小广场全部是硬的路面,导致雨水降落之后就直接排走了,土壤没有了吸收水的机会,所以地下水就在减少。深圳现在水是最短板,人口也亮了红灯。
  刘丽华:有些网民反映关外浪费水很严重,我们也注意到各区的节水不大一样。这种不平衡怎么破解?有没有长效机制跟这个事情配套?不管创建结果如何,能先把节水化为城市的共识?
  段洪雷:创建节水型城市,并不是说建设完了之后就没事了,它每隔几年还要复查一次,而我们的条例、配套制度都比较完善,通过创建之后,要把它落到实处。关外还有很大的区域、很多地方要重新建设,这种情况下,很多设施就可以按照节水的理念去设置,这方面我们也投入了比较大的精力,先从硬件上达到要求,管理也要不断完善。我们有一个25项的考核指标,是国家标准,按它去做,这个单位就达标了,前段时间第一批有45家达到了节水型企业,最近还有一批。通过不断发展节水型企业,达到之后就给你奖励、或者给你好的政策。
  另外很多规范也在不断完善中,比如以后道路两边的绿地不能像目前这样喷洒,雨水也要收集起来。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有三个管理系统。一是建设方面要做一个评估;二是所有用水都要按计划使用,实行市、区分级管理,由节水办监管,超过这个计划就要多交钱;三是做水资源评估测试,发现问题就改。
  网友
  帖摘
  大部分人都不自觉节约水,最好的方法我想只有一个:加水价。这样一年可省好多水!
  ――放你都无生
  关闭部分洗浴中心,省下的水无法估量!
  ――Cefiro
  看到西南这次如此严重的旱情,触目惊心!从生活中点滴做起吧。环保是如今全球共同努力的方向。
  ――旖旎之心
  向香港学习,城市用水管网将淡水和海水分开,居民饮用、洗衣都是淡水,冲厕所就是海水。不要等到无水可用的时候才想到要节水。
  ――XANDY905
  尽量把洗菜的水重复利用。衣服堆了一堆再洗。洗衣水备起来冲厕所。
  ――Smqsjy
  (刘一平 整理)
  专家
  支招
  城市管理节水
  技巧多效果大
  刘丽华:对于节水,城市管理者具体能做些什么?
  熊杨:要改变发展模式。对于节水,现在主观上努力了,但客观上还有缺陷。市民要有危机感,城市管理者更要有很强的危机意识,不是说花钱就能随便买来水。有了意识,就会主动注意很多城市节水技巧。一天下午我经过深南大道,阳光灿烂,看到喷灌像喷泉一样,确实非常美,但那是雾化的水,很快就蒸发掉或喷洒到路上,可以把现在的绿化喷灌改成滴灌、渗灌。再比如,避开车行高峰冲洗道路,减少对车辆的污染,间接节约洗车水,有时候明明很干净,是否还要每天冲洗马路?需要科学评估。
  我曾在中心书城看到,地板非常干净,但还是用了很多的清洁剂和水在冲洗,建议公共建筑室内外的地面将清扫、水洗相结合,少用水冲。园林、城市广场的水景也都要有节水的概念,做景观只需要一个水的感觉即可,可科学设计,多采用“薄水”,减少换水的损失。再有,厕所的冲水量是很大的,强烈建议政府带头,先在公共建筑和公共厕所强制使用中水冲厕。
  老百姓用中水确实有麻烦,比如深圳现在装修比较多,如果把中水拿去给居民用,有可能二次装修时接错管子、产生一些问题。但政府集中使用中水,这个风险就小了很多。政府带头节约了多少水,老百姓看在眼里,也会马上接受。
  重点
  关注
  高耗水行业用水价格应大幅提高
  专家建议水价应适当调整以控制水资源消耗
  安邦强:我在这里也想表达一下其他政协委员的意见。考虑到特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居民收入等因素,大家觉得深圳目前的水价很不合理。
  刘丽华:您是指生活用水、还是特种行业用水?
  安邦强:都在内。比如深圳居民用水是22方以内每方1.9元,我在网上看到,香港住宅用水每4个月结算一次,首12方免费,之后31方每方4.16港元,再之后的19方是每方6.45港元,62方以后每方9.05港元。深圳现在正在论证,我认为合理调整水价是必要的。另外,香港有免费政策,深圳能不能有这方面的优惠?据我了解,市里正在做论证,准备通过条例来实施,我希望能尽快实施。对于特种行业,水价应该高到让它的利润是合理的,而不是牺牲我们稀缺的水资源、却让它获得高额利润甚至是暴利。
  但是,用价格杠杆调控的同时,政府也应该有一个机制,既保障水务企业的利润,也要制约其暴利和垄断。不能说价格涨了,收益就是水务集团和企业的,那国家的利益在哪儿?当你遇到困难、出现亏损的时候,国家是应该出手的,但当你效益好、有利润的时候,也不可以让你获取暴利、甚至垄断。通过这个机制的约束,深圳水资源就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刘丽华:涨价是因为节水,是吗?
  段洪雷:涨价和节水其实是没有关系的,节水并不是涨价的依据和理由,供水价格的变化是按照供水条例的规定,因为我们的原水价以及自来水投入都比较高,所以整体上水价会比较高。当然价格到位客观上能产生节水的效果。
  熊杨:如果把水当成一种稀有的资源来看,它的价格现在肯定是比较低的,好像是一种福利。既然开不了源,我们就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比较稀有的资源来看,应该适当调价,通过一个合理的价格来控制水资源的消耗,也是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不过,价格上去了,不能全把它跟企业的经营挂钩,如果水涨价后这个钱都变成了企业的利润增长,老百姓不一定觉得就好。建议政府把它作为专项基金,专款专用,投到比如说水环境治理,因为水环境好转有助于增加水量,或作其他公共使用、投到跟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地方。这样老百姓觉得我花钱了,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利润,还可以改善环境、帮助开源,这样才能够接受。
  刘丽华:市民对于洗车场、洗浴中心等特种行业用水的议论特别大,觉得收费太低、但用量远高于全国,很多网民说,现在洗车费都上去了,但节水目的并没有达到。
  段洪雷:深圳特种行业用水收费确实比较低,每方7.5元,而国内其他城市都上涨了,北京涨到50块钱每方。特种用水价格一定要涨,虽然这部分量很小,但影响很大,给大家起了不好的示范。
  熊杨:要加强监管,限制它的水量。许多高耗水行业用水量是可以测算的,比如洗车场,现在不管它用多少水都是一个价,而且不少洗车场装的循环用水设备都成了摆设,还是用自来水。实际上,它装了设备后洗了多少车是有统计数的,那么就可以算出它需要用多少水,给它一个限度,超出的部分价格就应该特别高,迫使它一定循环使用水。这可以通过水表来控制。当然洗车场只是一个例子,要把市民最关心的部分先行动起来,政府把它们先管好。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ios开云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