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文明之本。水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水资源的多寡及其利用状况已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我市来看,作为山西省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其长在于煤,其短在于水。水资源的短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我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表明,全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31688万立方米,比起建市初期第一次水资源评价减少了27412万立方米,减幅为17.2%。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为626立方米,比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减少了246立方米,减幅为28.2%。这个数字远低于全国人均水资源2200立方米,同时也低于联合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小于1000立方米的界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用水需求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另一方面的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制度型缺水,加之水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多年来,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节水工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带领全市人民兴水治水,城市的用水效率和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创建节水型城市这个目标提出以后,围绕国家制定的各项目标导则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创建任务。根据省建设厅[2006]267号《转发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通知>》精神,城市节水工作将作为我省创建园林城市和宜居城市活动重点考核内容,同时,节水型城市将作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必备考核条件,要求我市尽早安排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为了加强对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的领导,市政府于2007年3月16日下发了《关于成立晋城市创建节水型城市领导组的通知》,由分管副市长贾联亭任组长,由市法制办、发改委、经委、监委及市建设局、财政局、环保局、统计局、物价局、规划局、园林局等有关职能部门组成领导组和办公室。市节水办作为创建节水型城市领导组下设的办公室,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起草拟定了《晋城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上报市建设局和市政府,待批准实施。《实施方案》(草案)依据国家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标准与要求,结合我市现状,明确了开展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各有关部门创建工作职责分工,规划了达标时间与步骤,力图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负责、舆论引导、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共同创建的良好局面。市节水办更是责无旁贷,为推动我市的节水型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意识。大力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活动,是创建节水型城市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运用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的方法,广泛深入开展城市节水宣传工作。每年节水宣传周期间,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简报、建立咨询点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特别是2005年5月15日我们在物茂广场隆重举行了“第十四个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石正民、师建平等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建设局领导参加了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并分别对我市的城市节水现状和今后的城市节水工作做了重要讲话。仪式结束后,还与市民一同参加了“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万人签名活动。同年10月,我们与市建设局、太行日报社联合举办了节约用水知识竞赛,进一步宣传了《水法》、《山西省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山西省实施<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办法》等节约用水相关的法律、法规。在2007年的节水宣传周期间,我们在市区主要街道设立了3个咨询点,向过往市民发放宣传资料、介绍节水知识,还印制了两万份“创建节水型城市宣传手册”,向单位和群众发放,以便更多人了解节水型城市创建的各项工作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在《太行日报》上登载了分管副市长贾联亭的署名文章,还刊发了节水专版。从2007年8月1日起,我们在《太行日报》每周发表一条节约用水宣传标语。还在我市一些交通要道口竖起了户外广告宣传牌。10月份开始,我们又开展了一系列节水宣传走进课堂、走进社区等活动,使社会各方面进一步增强了节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我市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加强基础管理,努力提高节水效益。创建节水型城市,首先要将城市节水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根据建设部、省建设厅关于编制城市节水规划的要求,我们正与有关部门协商编制《晋城市城市节水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我们从节水基础管理抓起,做了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节水法规。历年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我市依次出台了《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供水、节水、排水两个暂行规定的通知》、《晋城市关于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暂行办法》、《晋城市城市房屋便器水箱应用管理暂行办法》、《晋城市城市工业·生活用水定额》等一系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007年初,为进一步完善我市 的节水规章制度,我们依据《山西省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及《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结合我市节水工作实际,对1992年出台的《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节水专项资金投入制度的通知》、《关于城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意见》、《晋城市城市节水奖励办法》、《关于再生水价格的指导意见》、《晋城市建设工程节水设施项目审查监督验收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节水“三同时、四到位”制度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其中两个已报市法制办审核待市政府批准出台,其它几个待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的出台,将会为我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实行计划用水,定额管理制度。 1992年,我们对全市用水单位进行了普查摸底,并对全市20余家大中型企业进行了水平衡测试,参照国家相关用水定额,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市建设局、计委、经委三家联合编制出台了《晋城市城市工业·生活用水定额》,并据此核定了各集体用水单位的用水计划,制定了与其相关联的一系列制度,使我市节水工作从无序状况逐步走上了计划用水轨道。2003年,省政府下发了《山西省用水定额》后,我们及时予以了贯彻和落实。目前,我们已对城市规划区内528户集体用水单位(近1000块水表)实行了计划用水定额管理制度,2007年度又新办结用水计划39户,城市计划用水率达95%。我们还把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用水单位作为重点对象,严格管理。对申请用水单位逐家进行实地查看,科学、合理地核定用水计划,并实行了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
三是积极开展节水统计报表工作,建立健全统计报表制度。早在1992年4月,市统计局就下发了泽统字[92]第9号文〈关于市节水办“将节水统计纳入国家统计系列的请示”的批复〉,建立了节约用水统计报表制度。多年来,大部分单位能够认真、如实、及时填报规定的统计报表,但也有极少数单位由于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口径不一、数据不实、虚报、瞒报等现象,对科学制定用水计划和节水规划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据此,在2007年元月5日召开的城市节约用水工作会议上特别要求,各用水单位要责成专人负责本单位节约用水统计工作,认真、准确、及时填报节水统计报表。同时,我们通过统计报表对有些用水单位暴露出的用水问题,提供了优良的技术服务和政策服务。
四、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节水型器具的推广和使用,我们每年都要集中专门时间对市区各宾馆、饭店、学校和一些用水大户进行卫生器具专项检查和整治。截止2006年底,推广卫生洁具达 2.7万余套(件),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工作中,我们要求新、改、扩建的工程建筑,必须使用节水型洁具,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对现有公共建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房屋建筑,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要求其采取措施,制定更新改造计划,限期整改。
针对我市工业企业的用水和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单位产品耗水高的状况,我们抽出专人对部分耗水型行业进行调查,积极帮助企业找原因,找漏洞、找症结,从技术上、信息上支持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我市共上节水技术(改造)项目 24 项。
五、加大城市自备水源的管理。我市主城区内现有自备水源井46眼。根据《晋城市征收城市污水处理费暂行办法 》,市节水办负责建成区自备水源井单位污水处理费的代征工作。几年来,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历年收缴率达80%以上,为加快我市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步伐奠定了基础。根据市建设局安排,我们今年将积极配合市里关闭自备水源井的工作,做大做强城市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工作,有力保护地下水资源。
六、以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为核心,推进节水型城市的创建。根据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达到省级节水型的企业(单位)的取水量要占城市总取水量的15%以上。2006年11月我们对首批创建的25家单位下发了晋市节水字(2006)第14号文《关于首批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建设部《节水型企业(单位)目标导则》开展创建工作。2007年3月中旬,我们依据《节水型企业(单位)目标导则》对创建企业(单位)进行了检查,其中有8家基本达到了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的技术考核指标,我们已上报有关部门待审核认定。10月份我们又选出10家企业(单位)部署创建工作,正式铺开了我市首批第二期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活动。
通过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使用水单位能够深挖自身节水潜力,科学合理用水,进一步提高水的利用率,直接和间接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科学管理,分类指导,对重点单位进行水平衡测试,认真查漏堵失,并及时宣传,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如晋城一中水平衡测试查出由于地面沉降供水管道断裂,月漏损1.2万吨水,由于及时采取措施不仅挽回了每年36万元的经济损失,同时年可节约水资源15万吨。太平洋大酒店从抓计量入手,一次性安装106块水表,并将用水指标分解、严格考核,仅两个月时间,月用水量就从原来的1.15万吨降到0.6万吨,年节约资金30余万元。
我市节水和创建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水资源的利用,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七、继续推进城市节约用水工作,加快创建节水型城市步伐。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我们将继续推进城市节约用水工作,减少漏失、减少无效需求、减少污水排放,进一步提高城市用水水平,促进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我们现在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尽快编制出我市城市中长期节水发展规划,努力使我市节水及用水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是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节约用水考核指标体系,适时科学地调整用水定额,加大节约用水,计划用水考核频次,通过水资源的有效配置,逐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三是继续推进以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为核心的城市节水工作。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淘汰落后的用水技术与设备,提高用水重复率,同时要加强节水措施“三同时,四到位”的跟踪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用水、合理用水水平。
四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进循环用水,抓好中水利用、雨洪利用的先进典型,为节水型城市的创建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