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云博体育手机登录入口!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供水新闻

甘肃:玉门市水务管理实现“五个转变”目标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20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445
  近年来,甘肃省玉门市水务局突出思路创新和管理落实两个重点,大力加强水资源管理,实现了“五个转变”新目标,使全市水务管理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轨道。
  一是由无序开采向有序节约转变。聘请省市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区域内水资源分布、储量、供需态势和水污染等状况进行了详查,以发展资源水利、民生水利为指导,制定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业节水、农业灌溉节水等6项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落实节水措施,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促进了水资源集约化、科学化开采。2008年,全市农业节水2360万m3,其中,市属灌区灌溉引水较上年减少360万m3,亩均灌溉定额下降10.7 m3。
  二是由静态粗放向动态精准转变。在全省率先实施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项目,对境内1169眼机电井统一安装智能化水表,对单井提取地下水进行动态监测和智能控制,并针对纯井灌区和井河混灌区机电井取水情况,分别制定了限采标准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建立起机电井“限量取水、超采加价”管理机制,有效遏制了随意开采、浪费“长流水”现象。2008年,玉门市年提取地下水总量较2006年下降2011万m3,相当于当年关停机井200眼;全市纯井灌区亩均用水量较2006年下降63 m3,井河混灌区下降24m3。
  三是由供水服务向需水控制转变。按照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合理配置生产用水、适度调整生态用水的原则,在全市推行初始水权分配制度改革。在各大灌区推行水票制供水,农户凭借水权证的配水量购买水票,先交水票后用水,超额用水市场交易。通过水权制度改革,玉门市已初步形成了“计划配水、按亩定量、凭票供水、转让有偿”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现有的水资源不仅通过价格杠杆实现了余缺调剂,而且通过市场运作,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近两年间,玉门市压减高耗水作物2万亩,推广日光温室、高效制种、中药材等节水作物4.5万亩,并向生态治理补给水量300多万m3。
  四是由被动催缴向主动征管转变。针对过去水费、水资源费上门征缴难的问题,玉门市在各灌区设置固定的水务大厅,通过水务大厅对灌区分水配水、出售水票、征收水费、公开水务、调解水事纠纷等进行统一管理。在地表水灌溉管理中实行“计量到斗口、计费到地头、收费到农户、公开到票据”的管理办法。在地下水管理中创立了每眼机电井对应一份取水许可证、一块智能水表、一张智能卡、一份电子档案、一本收费账目的“五个一”管理模式,真正使广大用水户缴明白钱、用放心水,极大地调动了用水户自觉缴费的积极性。自2008年起,玉门市灌区水费、水资源费征缴入库率达到98%以上,比过去提高了近14个百分点,水事纠纷大幅度下降。
  五是由行政监管向阳光水务转变。长期以来,在行政管理为主的旧体制约束下,灌区用水户始终处于被动管理的地位,主动参与灌区事务管理、维修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不高。从2002年开始,玉门市持续推进灌区参与式灌溉管理体制改革,开展“阳光水务”活动,先后成立用水户协会58个,各用水户协会按照“总量购水、定额配水、渠道划段承包、考核奖优罚劣”的办法,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为灌区广大用水户自觉参与灌区管理搭建了“平台”。通过改革,灌区农户入会率和水费回收率均达到100%,灌溉面积全部实现协会管理,有效减少了水事纠纷,推动了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ios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