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风貌保护区和旅游景区内的名人故居以及老式居民楼院一直是青岛旅游风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但近几年来不少楼院破旧失修成为景区内的“伤疤”。3月2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包括福山路、福山支路、齐河路、湖南路等沿线区域的202个庭院本月起将进行统一的维修改造,纳入改造范围的名人故居以及居民楼将统一进行一户一表改造并实现暖气入户。风貌保护区内的老建筑将在“美容”后宜居宜游,“靓妆”待客。
270栋老建筑要“美容”
本次风貌保护区、旅游景区居民楼院整治工程主要对象为市南区西部城区的老建筑,具体范围包括福山路、福山支路和齐河路沿线的56个庭院,总共有74栋老建筑;湖南路、青岛路、广西路以及安徽路合围地块内的23个庭院,总共有30栋老建筑;信号山周边的龙山路、齐东路和信号山路等123个庭院,总共有166栋老建筑。
据了解,这些老建筑以体现岛城红瓦绿树传统风格的老式居民楼院为主,总计包括202个庭院、270栋老建筑。其中不少建于上世纪初的德式、日式老建筑也在本次整修范围之内 。整修内容主要包括庭院绿化 、楼顶换瓦、更换破损木制门窗、墙体维修、围墙加固整修以及老建筑屋面外墙翻新等,修复工程将于本月启动。
多数老建筑成景区“伤疤”
3月2日下午,记者沿着福山路、福山支路等老建筑密集的路段探访发现,由于连年维修不力,多数老建筑已经成为风貌保护区内的“伤疤”,而且存有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一栋楼上住着 8户人家,有几户还是外来的租住人员居住,相互也不认识,想自己维修也不可能达成一致!”3月2日下午2时许,家住福山支路14号的王文斌说。记者看到,福山支路14号庭院包括多栋楼房,灰色的墙体开裂,木制门窗破损严重,而楼房之间临时搭建的违法建筑使庭院显得凌乱不堪,与不远处的大海景观很不协调。
老庭院将实现暖气入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让老建筑渐渐失去优雅风华的不仅仅是因为年久失修,供水、供暖难题也是导致老建筑“内伤”、“外伤”频发的重要因素。对此,八大关街道办事处书记徐久东介绍,本次纳入改造范围的楼院将统一进行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解决居民的吃水难题。此外,如果楼院内80%以上的居民同意,将统一为老楼院安装暖气,解决老楼院居民冬季取暖的难题。预计老楼院暖气入户所需管道在今年五一之前将着手进行铺设。
“人在画中游”再现老城区
“老建筑修复后将使西部城区的旅游景观更协调,从整体上提升风貌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的形象。”八大关街道办事处的徐书记说,老式楼院修复后,无论是沿海一线还是小鱼山、信号山周边,“人在画中游”的景观将再现。
两名人故居将“修旧如旧”
修复工程有望于4月动工
“分别位于福山路1号和福山路3号的洪深故居、沈从文故居也在修复范围。”据八大关街道办事处书记徐久东介绍,福山路1-38号、福山支路2-28号、齐河路沿线庭院修复共包括68个庭院、98栋楼,涉及居民923户,修复工程将于本月启动。其中,两处名人故居将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楼面修复,庭院内的地面予以硬化并进行统一的绿化设计,修复工程有望于今年4月份动工。
“名人故居是岛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本,也是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应该由文物保护专家设计一个全面的修复方案,让这些文化资源成为旅游景区内的亮点。”福山支路居民崔成祥说。记者在福山路上看到,洪深故居的楼面显然经过后来的多次修补,水泥打成的几个“补丁”异常刺眼。此外,庭院内临时搭建的房屋已多年弃置不用,绿地资源也因无人护理而成荒草地。福山路3号的沈从文故居墙体也受损严重。
“由于年岁太久、缺乏统一的修复,这些原本依山面海的欧式建筑已经面目全非!应该赶紧启动修复工作,不能再让游人带着遗憾离去!”崔成祥说,这两处名人故居目前内部墙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剥落,也需要进行彻底修复。据徐久东书记介绍,两大名人故居的修复工程有望于今年4月份动工。 本栏文/图记者 王爱科 王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