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户都有了独立的水表,实际用了多少水一清二楚,水费也缴得明明白白,不会多缴损耗的。”最近,江津区几江街道清平巷的住户周梅迎来了一件开心事,让她困惑许久的独立水表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原来,几江街道很大一部分小区、楼院建成年代久远,受当初建设条件限制,“多户一表”的情况屡见不鲜。随着使用年限的推移,清平巷居民楼院自来水管网漏损严重、水质水压难以保障、水费分摊不均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居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为解决这一问题,周梅向区人大代表、江津供排水公司党总支书记李伟反映。得知这一情况后,人大代表多次来到辖区老旧小区楼院实地查看,“约访”群众收集问题和建议。
今年2月18日,人大几江街道工委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居民群众代表在几江街道大什字社区代表联络站,约见区城市管理局、几江街道城镇建设服务中心负责人,提出老旧小区“一户一表”改造的具体户数和时限。
几江街道城镇建设服务中心也在第一时间做好政策宣传、广泛动员,开展项目建设的摸底排查;区城市管理局负责规划设计,成功将大什字社区水表改造纳入江津区城市居民小区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建设。
目前,几江街道辖区已完成75个单元365户改造工作。
从“多户一表”导致的水费分摊高、管网漏损严重、水质水压难保障,到如今的“一户一表”,这一变化得益于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几江街道工委今年实施“代表有约”所取得的成效之一。
今年以来,人大几江街道工委创新“代表有约”平台,制定每季度开展“民生议事堂”活动的计划,建立人大代表、群众代表、责任部门“三方到场”机制,对民生实事开展集中会商,助力社会基层治理。
人大几江街道工委通过“数字+”提升“代表有约”机制的实效,给辖区30名区人大代表人人赋码,实现代表亮码亮身份,群众手机扫码找代表。以1个人大代表之家+1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依托,聚焦民生关切主题,每月“民情收集日”,通过扫码收集问题;每季度开展“民生议事堂”,建立人大代表、群众代表、责任部门“三方到场”机制,通过家站“点单约”点单定题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对重难点问题集中会商,综合协调,整合资源,切实将代表作用融入社会基层治理,着力解决民生实事。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收集民情问题43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42件,群众满意率达100%。(李波、程雅琦、刘幸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