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解放后,供水设备失修,管网四处漏水,80%的供水设施被破坏。当时市政府开展了“三月竞赛会”,在不到100天的时间,使破损的机械恢复运转,瘫痪的水厂重新运行,漏失的管道得到修补。而且,还投入400亿元东北币建设四方台水源地及其配套工程沙曼屯净水厂。该项工程建成后,哈尔滨市的全年制水量达到861万立方米,供水人口增加到28万人,供水普及率提升到34.5%。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三年调整时期”,哈尔滨市建设了“五二”(1952年建设)、“五七”和“五九”供水系统,在哈尔滨市设立供水站263个,完成262条街路240公里供水管道铺设,解决吃水难居民8万余户。
????1953年至1965年期间,哈市还建设了朱顺屯水源,并把“顾乡水源”进行了改建,使城市的年供水量达到4739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达到66.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年年底,骆斗屯、文化公园、三棵树、菅草岭地下水源厂等供水设施相继完成,供水一、二、三期工程,平房区供水加压站及其配套输配水管网工程,防范松花江低水位应急供水工程相继竣工。
????哈市供水还经历了1957年和1998年的特大洪水、1998年松花江低水位、2005年11月松花江水体污染的巨大考验,保证了城市供水安全。
????今年12月23日迄今为止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磨盘山水库供水一期工程正式向城区供水。目前,哈尔滨市的日供水设计能力上升到132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提高到86.3%,供水人口达到94.2万户。
????记者在会上还了解到,哈尔滨市还将加快文昌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建设,确保2007年通水运行,彻底解决城市污水排放问题。而且,要在2008年底全面完成磨盘山水库供水二期工程建设,建成后每日可向市区提供优质水90万吨,基本满足市区所有饮用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