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为引领,市水务局印发实施《珠海市水务局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方案》,着力加快推进城乡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体系达标加固、城乡供水一体化、农田灌排设施建设、加强污水治理等重点领域建设,进一步明确任务,保障措施,推动我市区镇村水务高质量发展,为我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水务支撑和保障。
为粤港澳大湾区珠澳极点提供坚实的水资源战略保障支撑,同时为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供水安全保障,市水务局加快推进澳门珠海水资源保障工程,配合省水利厅实施珠中江水资源一体化配置工程,全面完成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建设,为澳珠供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系统推进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持续提升区域水资源调蓄能力,为“百千万工程”厚植水资源基础。
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
为加快搭建江河安澜的洪涝安全网,市水务局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适应的防洪潮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内涝系统化整治,提升水旱灾害风险应对能力。2023年完成银坑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型水库安全监测。同步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构建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持续开展农村易涝点整治工作,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百千万工程”守牢水安全底线。
为深入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加强农村水系连通,持续推进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构建强而有力的农村水网体系。2022年以来,在市水务局全力推进下,西滘泵站、西南卡泵站、白藤泵站等泵站陆续完成机组启动验收,大幅提升片区抽排能力,建成金湾区平沙、台创园片区河涌清淤疏浚及水系连通工程等一批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农村片区水利建设成效稳步提升,农村水利基础不断夯实。
在农村供水饮水安全保障方面,市水务局在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三同五化”的基础上,加强农村供水日常监管,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2022年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100%,农村供水饮水安全保障进一步强化。
因地制宜的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农村生活污水覆盖率及接户率,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护。
截至2023年年中,全市368个自然村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100%,建成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142座,已委托区属国企统一运维管理。2023年对20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行提升改造,完成省下达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民生实事办理任务。有序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2023年完成西埔坑排洪渠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赋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助力“百千万工程”。
近年来,河湖环境在市水务局系统谋划、高位推进下不断改善,流域生态效益持续释放。
我市统筹山、水、海、岛、湾等资源,截至2023年年中,累计建成约237公里优美碧道,已率先初步建成骨干碧道网络。高质量建设了香山湖、金湖、三灶湾海堤、黄杨河等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碧道示范项目,积极推动碧道公园、碧道湿地建设,推动碧道、绿道、慢行道等互联互通,助推“百千万工程”美丽圩镇建设。
同时充分利用碧道、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等建设成果,结合河湖资源和区域特色,积极探索活力滨水经济带建设,促进休闲观光、文化旅游、健康康养等绿色产业发展,推动形成“以水养水”新业态,带动沿线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带动区镇村振兴。
接下来,
我市将结合“百千万工程”
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要求,
在我市碧道初具规模、串珠成链、
连线成网的良好基础上,
进一步提升我市河湖治理水平,
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建设江河安澜、秀水长青、人水和谐的
珠海幸福河湖,
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双向转化通道,
助力“百千万工程”跑出珠海“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