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论坛:做好水文章 释放水活力
行业论坛环节由中规院水务院副院长刘广奇主持,四位行业专家从城市供水、城市排水、黑臭水体治理以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作主题报告。
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李俊奇以“城市可持续排水系统构建的几点思考”为题,阐述了城镇排水系统的发展历史,对城镇水务行业进行解读,回答了城镇水务如何实现现代化的内涵,指出“绿色型、智慧型、低碳型”的韧性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海绵城市建设的十个方面,提出建设可持续城市水系统的思路,建议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交叉学科的互动和人才培养,强化可持续城市理念和实践教育,为未来城市可持续系统构建、可持续城镇水务系统构建作贡献,以此带动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承志以“饮用水新污染物风险控制的技术挑战与对策”为题,总结了目前饮用水新污染物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新污染物的风险识别方法、新污染物处理工艺和工艺参数选择等,认为通过监测天然有机物的荧光和紫外光谱的变化,显示污水处理厂中新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是实现新污染物在线监测的好方法,可以借鉴环保督察的做法,进行水质信息数据公开,通过水质督察推动我国供水行业高质量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冯玉杰以“水体强化修复技术与效能评估”为题,从水污染治理的国家需求谈起,提出多项新型水体修复技术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水体修复案例,介绍了技术应用前景和成果,探讨了绿色技术构建和生态修复方式,提出要从自然界寻求解决办法,通过技术架起连接自然界的桥梁,从中寻求生态解决方法,最终实现长治久清。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王东以“‘十四五’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与任务”为题,阐述了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历程,以及水污染治理的技术管理体系,指出“十四五”时期水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包括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水生态产品、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保护治理重要湖泊、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巩固深化水污染治理,开展精准控源,整治入河排污口、黑臭水体等;积极推动水生态保护,加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缓冲带的保护和修复,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着力保障河湖的基本生态用水,推动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有效防范水环境风险等内容。
青年论坛:建设健康水系统 促进城市供排水安全
青年论坛环节由中规院水务院副院长张志果主持,三位青年专家从城市健康水系统重塑、城市排水体系建设、城市供水安全等方面作主题报告。
中规院厦门分院院长助理、水务院工程所所长李婧以“透视十大关系,因地制宜重塑健康城市水系统”为题,分析了我国治水工作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从水的整体性、系统性、外部性和时空特性透视城市水系统的十大关系,提出按照“3351”的思路重塑健康的城市水系统。以“本底层分类—透视层分析—重塑层融合”构建城市水系统保护、修复、重塑的技术方法体系,统筹流域、城市、排水分区3个层级,布局空间、竖向、设施3类要素,从晴天、中小雨、标准内降雨、超标降雨、极端降雨5种工况条件推进系统化治理,将每类城市的特征问题、城水关系特征进行聚类、寻找规律,通过智慧孪生等方式,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一城一策重塑城市健康的水系统循环。
中规院水务院生态所所长周飞祥以“现代化排水全过程管理体系构建的展望与思考”为题,提出要将排水系统当做生命体来对待,从源头、过程、末端、衔接、智慧五个维度重新梳理了城市排水体系建设的思考,有针对性地回答了部分城市在城市排水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认识不到位、理解有偏差、实施不系统等问题,提出了规建治一体、洪涝污共治、预防治结合的建设思路。
中规院水务院水质所所长郝天以“城市供水:坚守安全底线,提升质量高线”为题,回顾了水务院长期以来在城市供水方面的相关工作,结合新时期供水面临的挑战,在坚守安全底线和提升质量高线等方面作出了思考和总结:一方面要发挥水质抽样检测、供水应急等方面的效能,应对水源污染、突发事件以及设施和运营维护不平衡、不充分带来的各种风险;另一方面要通过全过程质量管理和风险防控、规范化运行维护和用户服务等措施,不断提高供水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饮用水品质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