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8月17日讯 日前,在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南李渠村的温室大棚,笔者看到一条条拇指粗的黑管子整齐的排列在大棚内,在管子的小孔中,水正一滴一滴的为旁边绿油油的瓜苗、蔬菜“输液”。据了解,这就是节水滴灌技术,在大兴区庞各庄镇南李渠村,设施农业全部用上了高效节水灌溉,成为京郊第一滴灌村,全村农业灌溉年减少用水5万方,很大程度减少了农民的开支。
大兴区庞各庄镇在农业发展中,非常重视节水工程建设,从1997年起,先后实施了国家级节水示范区工程和庞安路节水示范工程,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又在南李渠村实施设施农业节水系统管理工程。 南李渠村是以发展瓜菜为主的温室、大棚设施农业特色村,建有日光温室60个,大棚696个,使全村设施农业占到了80%。 去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在设施农业发展中,以节水为中心,实施滴灌、集雨、微喷等节水措施,并由村民协商立了用水协会。全村132户均自愿参加,按地块组成用水小组,选出了4个管水员,从四方面加强管理。首先是计量到户。全村8眼机井全部安装IC卡水表,装表率为100%,实行总量控制,温室大棚用水分户、分棚计量,按量收费,对水量、水费账目定期上墙公布。其次是设施农业全部实现高效节水。对耗水量大的西甜瓜推广膜下滴灌,叶菜类实行微喷,使南李渠村成了京郊第一滴灌村。第三是建设集雨工程。经专家指点,对60个温室进行膜面集雨,对村内街道沟渠进行坑塘集雨。入汛以来已收集雨水1350方,用于浇灌树木。四是开发了用水定额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用水计划管理、用水查询、用水统计、辅助培训四项主要功能。今年水务站和用水协会,根据村里不同作物,确定了每个大棚的年用水定额和每眼机井的年抽水量,规范管理、合理收费,彻底改变灌溉粗放的现象,提高了设施农业节水灌溉管理水平。该村通过用水协会加强设施农业节水管理,取得明显的效果。
经该镇水务站测算,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5提高到0.95,全村农业灌溉年减少用水5万方,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和电力能量的消耗;加强了对环境的保护,不仅使保护地生产有效抑制了农田扬沙,而且滴灌模式降低了棚内湿度,有效保护了土壤团粒结构,同时减少病虫害发生和农药使用量,促进了无公害食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