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云博体育手机登录入口!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北京地下水开采已近枯竭,人均水资源仅是全国的1/8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7-20  浏览次数:331
今夏雷声阵阵,是近年来降雨较多的一年,缺水的北京,是否会因此有了足够的水资源?走进北京1908年始建的第一座自来水亭,你会知道——
  1 元代郭守敬修京杭大运河今五大天然水系基本干涸
  北京自建城后便缺水,天然河道有自西向东五大水系: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蓟运河水系,但流水无常,常常干涸。元代,为了缓解京城严重缺水的局面,水利专家郭守敬提出开发华北水利的六项建议,包括修复元大都(今北京)附近的运河,引黄河、沁河、漳水、沙河等河道的水灌溉农田等。郭守敬主持修建的“京杭大运河”、“通惠河”成为北京水利设施的基础工程和城市河湖水系的骨干,至今仍具有城市排洪水、农田灌溉、优化生态环境等效益。而今天五大天然水系已呈基本干涸状态。
  2 皇宫享泉水富人买深井水为消防御批修建自来水厂
  北京东周时候即有大量土井、瓦井,汉唐辽金时期又建有砖井,京城有不少地方以“井”命名,如王府井、姚家井等。明清时期,皇宫内苑和御茶房用水,都从玉泉山取泉水。富贵人家则天天买水行里的甜水喝——所谓甜水就是深井里打的不苦的水。而一般市民主要依靠简陋浅井供水,水质咸苦,不合卫生。至1945年,市区内尚存浅井4500余眼。
  清末时北京城屡遭大火、瘟疫,紫禁城也频发火事。1908年3月18日,农工商部几位大臣给慈禧和光绪上奏折,指出为京城卫生、消防之需,生产自来水的重要性。不到10天,奏折被批准。1910年3月,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东直门自来水厂建成正式供水。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就建在东直门水厂——北京历史上第一座水厂的蒸汽机房旧址上,不远处有一造型独特的圆顶大亭子,这便是来水亭。城西的孙河水被牵引至此,经消毒后送入东直门水厂的清水池内,再经过54米高水塔的压力,通过自来水管线,输送到用户的家中。北京自来水的历史就是从这里汩汩“流出”的。
  3 1935年开始检验水中细菌1945年每吨水要1000多元
  北京自来水厂创办之初仅有一名化验人员,其职责是“每日分早中晚三次化验其成分清浊,巡视水池,预防污秽”。1934年,水厂才建立起了化验室,1935年开始细菌检验,到1936年,水质化验项目已达到12项。
  从1908年至1949年,经历了晚清、北洋、日伪统治和国民政府等时期,北京供水事业一直惨淡经营、艰难发展,尤其在1945年前后,由于配水管线系统亟待改造,距离水厂较远的地方经常无水可用,再加上物价飞涨,水价涨到每吨1000多元钱,喝自来水成了富人们的专利。至1949年北京仅一座水厂,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自来水管线长度367公里。市区内自来水普及率不到3成。
  4 北京供水增长了70倍水质检测有100多项
  新中国建立后,北京供水事业迅猛发展,但1961年北京供水就出现了供需矛盾,市政府发出了节约用水的紧急指示。为缓和市区供水严峻局面,1974年,国家投资1.5亿元兴建北京第八水厂,这是京城规模最大的地下水厂。1999年第九水厂三期工程通水投产,标志着供水在工艺、技术、管理、水质检测等诸多方面达到了国际现代化水平。至今,北京的供水增长了近70倍。
  自来水从来不“自来”。自来水博物馆通过声、光、电技术,展示了地下水的形成和自来水的制水工艺过程;又通过第九水厂的运作模式,介绍了地表水的处理工艺。观众可以看到,地表水除经过混凝——澄清——过滤这些常规处理工艺外,还采用了活性炭吸附或臭氧氧化,再经氯化消毒的净化工艺,该工艺不仅改善了水的色、嗅、味,而且对水中的有机物有较高的去除率。目前北京水质检测项目已达100多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离子色谱等现代化仪器使水质检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 北京地下水开采已近枯竭人均水资源仅是全国的1/8
  世界公认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以下为缺水城市,而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00立方米。北京地下水水位下降很快,人均水资源是全国的1/8,水荒非常严重。水是生命之源。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水,都承载着科学和时代所赋予的内涵流进管道。一进一出也许司空见惯,可是进入此博物馆后你会想到:北京地下水开采已近枯竭,地表水储量急剧递减已呈危机,节水,从自己做起吧!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ios开云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