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常年失修,该乡大部分山塘蓄水不足、功能退化。有些地方即使水库、骨干山塘蓄水灌溉功能完好,但因河道、渠道淤积导致“最后一公里”肠梗阻、部分耕地因缺水无法耕种。
为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排头乡通过“政府引导、党员示范、经营主体参与、农户配合、乡贤助力”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仅去年一年就修整和硬化42口骨干山塘,改善了4000多亩的农田灌溉条件。
位于狮龙村的栗山塘是一口灌溉面积近200亩的骨干山塘,功能退化蓄水不足。通过党员带头、农户每户集资3000元共筹措资金3万元清淤和防渗处理等方式,200多亩耕地的灌溉得到有效保障。在狮龙村,去年以来依托社会资本投入整修了9口骨干山塘,村上水利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新型农业主体和种粮大户是水利灌溉系统最主要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排头乡通过“塘主+农户”“大户+农户”共建共享等模式积极引导新型农业主体和种粮大户参与微水利建设。人雄山村瑶塘组通过由承包主体以15年的租金作为投入带动村民集资对两口骨干山塘进行了整修,合荣村则通过农户按100元/亩集资、不足部分以种粮大户补足的方式对胜天河的新五龙坝进行了整修。红祺村的红祺渠是该村一条灌溉主渠,渠道整修后交由3个种粮大户负责日常管护,不仅节省了成本、还提高了灌溉效率。
同时,排头乡还通过“先建后补”的形式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适度规模种植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水利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如,该乡最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春静专业种植合作社投入110余万元修整骨干山塘6口,受益面积达1700多亩。
接下来,排头乡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微水利建设,打造社会资本参与微水利建设的“排头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