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云博体育手机登录入口!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供水新闻

百万焦作人喝上丹江水!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浏览次数:681
征迁户的新生活
南水北调,造福人民,也依靠人民。南水北调工程穿城过,焦作以“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决心,保障了“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在家门口建成了一个AAAA级景区。移民、搬迁户,成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一个眼含热泪却义无反顾的群体,值得我们敬佩和尊重。
 
如今的生活更有奔头
 
张有霞今年51岁,是解放区王褚街道东于村的姑娘、西于村的媳妇,对故土有着很深的眷恋。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张有霞的感情也很深。她记得,南水北调总干渠开始建设时,很多亲朋早早都搬迁了。可由于种种原因,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工程一直难以推进。那段时间,南水北调总干渠两侧多为破旧的民房,私搭乱建现象严重,环境脏乱差。站在高处俯瞰城市,这片地处新老城区接合部的城中村,犹如城市的一道伤疤。
 
“我是土生土长的焦作人,当然希望早日征迁,希望家园越变越好。”张有霞说,她和丈夫下定决心,一旦有搬迁的消息,他们就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坚决不拖国家工程、不拖城市建设的后腿。
 
2017年年初,我市启动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工作,张有霞签下了搬迁合同,按照政策分到了位于市映湖路西于村家园的一套电梯房,成了搬迁户。
 
如今,三室两厅、130多平方米的电梯房,是张有霞的新家。家里宽敞明亮,双气入户,生活品质很高。“我们村刚开始配合南水北调建设搬迁时,大儿子才十几岁,如今孙女已经4岁了。这10多年来,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幸福感也越来越强,生活更有奔头。”张有霞说。
 
我家住在天河公园旁
 
5月15日,周六,市映湖路西于村家园中心广场上,老人和孩子们在尽情嬉戏。“现在俺都是城里人了,我家就住在天河公园旁边。”广场上,一名七旬老人的话中充满自豪。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我市三县四区、15个乡镇(办事处)、98个行政村,焦作境内总长76.41公里(其中穿黄工程9.97公里),总干渠长66.44公里。总干渠既要穿越黄河和城区,又要避开煤矿采空区,需要拆迁房屋面积122.48万平方米。
 
搬迁、移民,成为最普通的焦作人对国家工程的承诺和奉献。如今,搬迁村民入住的安置小区,大多数仍保留着原来的村名,如西于村家园、东于村小区、西王褚新区等。这样的命名,是一种感情的寄托。张有霞说,搬到楼房后,和邻居住得更近,彼此间也联系得更多了。
 
安置小区里有中心广场、游乐设施、健身器材,这些都与城市小区没有任何区别。位于西于村家园正门中间的西于村餐厅,是不同于城市小区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是按照村民的习惯设置的,村里有红白喜事,都集中在这儿办,保留了村里的传统习俗。”解放区王褚街道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住在城市小区里,最高兴的莫过于孩童。搬迁户告别老家,孩子们从小就融入了城市生活。今年9岁的田金迪学会了骑自行车,他最喜欢周末在小区广场、天河公园撒欢。“我家就住在天河公园旁,到处都是好看的风景,我最喜欢逛公园。”他说。
 
搬迁背后的“焦作担当”
 
移民、搬迁户成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一个眼含热泪却义无反顾的群体,值得我们敬佩和尊重。在搬迁背后,有一支队伍叫“征迁干部”,他们走遍千家万户、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以担当实干诠释了南水北调建设中的“焦作担当”。
 
在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工作中,解放区征迁干部王大青,连续两个多月吃住在村里,顾不上看望80多岁的老母亲。当年端午节那天,她忙着给征迁户送粽子,忘记了老母亲还在等她回家。第二天,老母亲提着粽子来到村里,见到她就说:“大青,你没空看我,我来看看你。”征迁队伍中,有一支由11名干部组成的“草帽队”,他们每人一顶草帽,风里来、雨里去,既是流动的“搬迁队”,又是抢着干脏活累活的“服务队”。谁家有事,只要在门口招招手,他们就二话不说主动帮忙。正是靠着2000多名征迁队员的劳苦奔波,我市得以在短短4个月内动迁群众4008户、1.8万人,拆迁176万平方米,完成了搁置8年之久的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工作,铸就了“忠诚担当、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南水北调焦作精神。
 
南水北调,会永远铭记住那些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人。山阳区新城街道恩村二街征迁户柳小孬,在自家房屋即将拆迁前,独自坐在已经搬空的老院里发了一天呆。拆迁队员问他:“回老房最后再坐一会儿,留个念想?”他沉默许久说:“祖祖辈辈都住在这儿,真要走了,舍不得啊!但南水北调是国家大事,俺不会拖后腿。不舍归不舍,该拆还得拆!”
 
这就是焦作人,这就是国家工程中焦作的担当和奉献,这些舍小家、为大家的人,并不是天生慷慨,而是因为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百姓喝上丹江水城市的水,连着市民的生活、企业的生产和城市的发展。去年8月,我市苏蔺、府城两座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全面供水,实现了主城区南水北调水全覆盖,近百万怀川人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当一渠清水滋润着山阳城的时候,我们的城市和生活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一切努力只为市民饮好水
 
2018年4月28日,苏蔺水厂实现通水;2019年7月,府城水厂实现通水。这两座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在焦作供水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们犹如两座丰碑,树立在山阳大地,用汩汩甘泉滋润着山阳人民。
 
焦作是河南省最早使用自来水的城市,其供水历史可追溯到100年前。
 
2018年4月28日之前的100多年里,我市五座水厂使用的原水均来自地下,水厂生产工艺也是针对地下水源设计的。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则是地表水厂,原水来自丹江,地表水处理工艺和地下水完全不同。建设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对焦作水务公司来说是挑战,更是责任。
 
苏蔺水厂、府城水厂是焦作重点民生工程,市委书记王小平对这两座水厂的建设特别重视,多次到现场视察和指导工作。
 
苏蔺水厂于2017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丹江水属于地表水,水处理工艺特别复杂,苏蔺水厂又是我市第一座地表水处理工艺的水厂,当时的焦作水务公司没有建设经验,该公司负责项目建设的领导团队带着项目部的人员到外地学习,向兄弟单位虚心请教相关技术,并将所有的问题进行罗列,让兄弟单位技术人员给予解答。
 
苏蔺水厂原定工期为360天,为早日让市民喝上南水北调水,市政府将工期压缩到270天,工期紧,任务重。为确保苏蔺水厂如期试通水,项目部全体人员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大家每天加班加点,一方面与监理单位、11家施工及设备生产单位一起,对照图纸、逐一梳理、制订方案、倒排工期、每日落实、每日问责,并采取“土建与设备平行交叉连续作业”的方式,晴雨连轴转、日夜赶工期;另一方面积极协调施工单位和设备安装单位,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2018年4月28日,苏蔺水厂通水。焦作水务公司总工程师葛继光站在镜头前,原本黑色的头发变成了灰白色,脸上的皱纹也加深了。2019年7月,府城水厂通水仪式现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ios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