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始终坚持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基础工程,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9.8%,获当地群众高度评价。
一、提升供水保障水平,做到“三个升级”
东宝区着力解决农村地区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饮水问题,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布局,全力打造安全饮水“升级版”。
1. 实现供水范围升级。2019年初,东宝区委、区政府决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等脱贫攻坚“四大提升工程”,计划当年解决所有贫困户的饮水安全问题,2020年提升所有乡镇和工业园农村居民的供水保障水平。通过大手笔投入、大气力建设,2019年,全区2.1万贫困人口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截至2020年7月,全区17.1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2. 实现供水方式升级。截至2018年底,东宝区40%的农村人口饮水主要依托井水、泉水等分散供水方式解决。虽然基本达到现行标准,但遇干旱等年景,供水保障水平不高,同当地群众期待有差距,东宝区以自来水全域普及为目标,对全部乡镇自来水厂进行改造,所有主管网、支管网、入户管网实现互联互通,“户户通自来水、人人饮放心水”的愿景得以实现。
3.实现供水质量升级。东宝区乡镇的自来水厂建立年代早,运营主体多元、运维水平不高、基础条件较薄弱,在实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的过程中,东宝区立足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升级达标,优选漳河水库为水源、更换老旧设备、规范制水工艺、加强水质检测,实现农村地区提标供水,真正让广大农村人口从“有水吃”到“吃好水”。
二、坚持高位推进,破解“四大难题”
东宝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工期短、任务重,点多线长面广,面临协调调度、方案选择、资金筹措、项目实施等四大难题,区委、区政府全面协调、高位推进,有力推动了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1. “领导牵头”破解协调调度难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领导挂帅、高位推进的协调调度机制。区委书记总负责、负总责,每月专题研究、专项部署,10余次深入工程施工现场及运营管理单位调研指导;区长“牵头”,成立区指挥部,综合调度、强力推进;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牵头”,成立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处理工程推进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乡镇党政一把手“牵头”,成立辖区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发动群众、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确保项目高效实施。
2.“分类施策”破解方案选择难题。东宝区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地域条件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水资源分布不均,工程布局和实施难度大。区水利和湖泊局带领设计单位历时3个月,深入全区6个乡镇和1个工业园的128个行政村,跑遍了每一片山水、每一条沟壑,广泛开展水源调查论证、科学确定自来水管线布局,最终确定以8个集镇水厂供水为主、零星分散供水工程为辅的城乡一体化全覆项目实施总方案,新建和改造自来水厂8座、自来水主管网1540km、加压泵站13处、分散供水工程139处。经受益村和群众代表参与,行业专家专业评审,区政府专题审议通过后予以实施,确保方案科学合理。
3.“四个一部分”破解资金筹措难题。对于近1.5亿元的测算投资,东宝区采取“四个一部分”,即财政出资一部分,财政直接拨付及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8600万元;向上争取一部分,水利、发改向上争取到资金1580万元;国有公司投资一部分,区城投公司投入3400万元;基层负担一部分,各乡镇、工业园和相关村共投入1307万元,引导受益群众投工投劳、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捐款捐物。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入机制。同时,通过群众出一点、村级补一点、包联单位帮一点、项目资金争取一点的“四个一点”解决自来水入户资金1000万元。
4.“三项机制”破解项目实施难题。以任务清单制强化责任落实,围绕重点目标任务和重要时间节点,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实行挂图作战。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全区正负面清单管理,定期开展督办检查。以进度通报制促任务督促,开展项目建设“日调度、周竞赛、月报告”,各施工标段每日上报工作日志,工作日安排日结清;各参建单位每周日集中参加工地例会互相晾晒一周工作成绩,对任务完成最好的颁发流动红旗;区水利和湖泊局每月印发情况通报,向区领导和相关单位报告项目进展。以质量监督制保工程质量,一手抓内部监督,构建起“施工自检、监理总控、业主检查、镇村监督”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一手抓外部监督,组织村民代表担任监督员和记录员,并将项目纳入2020年区政府“十件实事”接受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过硬。
三、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四化体系”
东宝区大力创新管护机制,全面强化农村供水工程运营、监管、服务,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1. 运营公司化。探索农村供水“公办公营”新机制,先后出台《关于做好东宝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工作的通知》《东宝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管理办法》《东宝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等,明确由区城投公司为管理主体,出资2400余万元,回收所有承包经营的自来水厂,组建东振水务公司,配备30人的专业运营队伍,建立区级维修管护资金专账,统一管理全部8座自来水厂,变过去私人、集体等多元经营主体为国有企业统一运营,引导农村供水回归专业管理。
2. 运作规范化。制定了《东宝区乡镇自来水厂运营管理办法》,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乡镇对东振水务公司、各水厂的业务指导、运营监管、矛盾协调、绩效考核职责,明确自来水厂服务范围、水费收取范围和办法。东振水务公司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督促各自来水厂规范制水、按时抄表收费,及时对水厂及管网进行检查巡查和维修,每季度对水厂工作绩效进行一次考核、年终进行综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挂钩,从严加强水厂安全管理,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统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作规范。
3. 监管常态化。区水利和湖泊局每月对各水厂运营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工程运行维护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跟踪督促落实。发改、水利、卫健、生态环境等部门,定期对各水厂开展水价、水质、水源保护等专项检查,共同推进水厂管理工作。2019年以来,通过印发农村饮水安全用水户明白卡及政策宣传手册、在区人民政府网站公开监督电话等方式,收集并妥善处理群众反馈问题30余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构建全方位、常态化的监管体系。
4. 服务体系化。一是在区级层面,对全区30处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划分,建立3个重点保护区,实行台账管理,落实保护措施,确保水源清洁安全。二是在水务公司,成立了10人的供水应急处置队伍,配备救援车辆和设备,并设立了服务热线,24小时值守。三是在乡镇,实行供水服务窗口进驻乡镇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办理开户、水费缴纳、供水管道维修申报等业务。四是在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拿出1个公益性岗位设置供水管理员岗,负责抄表到户、供水管网日常巡护等工作。
大山深处最美的风景——栗树湾村自来水厂
甘泉润民心,老人乐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