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哗哗……”近日,在定海区双桥街道石礁村村民方阿堂家,清澈的水从水龙头汩汩而下。随着石礁村饮用水达标提标改造工作的推进,自来水主管道重新更换、铺设,水表重新安装,方阿堂家饮用水水质越来越好。这一改变,得益于定海区启动的渔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
小小一滴水,窥见大民生。如何让广大村民喝上“好水”,是定海一直在努力的。自定海实施渔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以来,实施饮水提升项目、制定相应制度机制、完善饮水体系等一系列举措接连实施。近日,三年行动提前收官,全区各地实现了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完美转变。
“以前自来水水质很不稳定,水龙头放出来的水经常是黄色的。”方阿堂说,他在石礁村生活了30余年,这里的水管年代久远,部分已生锈。如果两三天没用,水管里流出的水是黄色的,大约要放掉50—100斤水才会清澈,非常浪费。因此,他长期购买桶装水作为日常饮用水,并用井水作为辅助用水。不过天气转凉时,洗澡还是会让他很苦恼。因为连接热水器的水管如果一周未使用,放出来的水像酱油一样黑。
2018年以来,定海区先后投入5653万元,因地制宜实施农饮水项目建设,方阿堂的烦恼也随之消失了。此外,在环南街道大猫、东岠等多个悬水小岛建设单村水厂,引入高标准水处理设施设备,过滤岛内的水库水,提升岛上村民饮用水水质;在白泉镇洪家村、岑港街道烟墩村等本岛的农村,通过实施管道延伸改造,实现水质的提升;在金塘中心水厂实施提升工程,新建活性炭滤罐组及配套管道、自控系统,提升后的水质符合深度水处理标准;岛北水厂自建成以来,不断更新水处理设施设备、水处理工艺等,让出厂的水质更清澈……
定海区还建立了供水检测机制,通过定期的水质质检和抽检,保障水质安全。对全区日供水量200吨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进行划定,设立警示标志和界标,强化农村水源地管理,制定水源地治理5年行动计划和水源地“一库一策”治理方案,并将饮用水水源地名保护等列入当地村规民约。同时,出台渔农村供水工程“三项制度”,明确统管机构及其职责,建立运行管理办法及管护经费制度,为渔农村供水工程发挥最大效益提供可靠保障。此外,我区还积极响应省政府数字化转型号召,6月底将全区规模化水厂数据接入省城乡清洁供水数字化管理系统,并在各单村水厂增设在线仪表及监控设备,将实时数据传输至指定平台,推动供水高效管理,更好地发挥三年行动中已建供水工程的效益。
目前,定海区已基本建成以“城市和岛域网为主、联村局域网为辅、单岙单点网为补充”的渔农村供水网络体系。三年来,全区渔农村供水保证率达99%以上,水质达标率达99.2%,受益人口达9.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