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郑州10月13日电(尚明桢)10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之水利扶贫专场,省水利厅副厅长吕国范就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工作的标准,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答记者问。
“水量、水质、供水保证率、用水方便程度等4项指标是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和验收销号的依据。”吕国范介绍,“十三五”期间,为实现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目标,河南积极落实资金,加快工程建设。全省水利系统共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资金94.08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6.1亿元,省级资金17.11亿元,市县自筹资金60.87亿元,共实施14808个行政村,受益人口2418万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全部实现动态达标。从2019年起,中央和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
下一步,河南将继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动态监测。根据《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和《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若干问题解答》,继续巩固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状况动态监测和排查整改机制,及时掌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动态变化情况,建立农村供水保障和应急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出现连片、整村断水停水或严重水质超标等可能对脱贫攻坚成果造成明显影响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此外,河南还将通过21个县的农村供水“四化”工作试点,滚动开展其他县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地表水使用率和规模化供水率。积极谋划农村供水“十四五”规划。在稳固住、巩固好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基础上,按照“大水源、大水网、大水务”工作思路,对标农村供水管理“自动化、精细化、信息化”三项标准,以县为单元编制“十四五”农村供水规划,通过新建、改建水源工程,改造老旧管网,进一步保障水源、水质、水量,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