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领导,高度重视供水保障工作
霍山县水务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汛期防汛和灾后救灾工作。在局党组和班子的坚强领导与统一部署下,第一时间成立水务局“16+4+2”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领导包片、股室包镇”的查灾核灾要求,以16个乡镇为一组,东淠河、漫水河、黄尾河、深水河四条中小河流为一组,淠源渠灌区为一组和农村饮水安全查灾核灾为一组,22个工作组于7月19日下午开始深入各乡镇开展查灾、核灾、救灾指导工作。
7月22日,根据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组《关于切实做好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各工作组提高政治站位,各乡镇认真落实农村水厂运行管理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和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对汛期始终保持高度警惕、高度负责状态,有力组织抗洪救灾和快速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查灾核灾工作,确保贫困户和灾区群众饮水安全。
二、查灾核灾,摸清受灾底数
经初步核查,全县共计16个乡镇81个供水工程137处取水工程、输水工程、净水工程、配水工程不同程度受到洪灾影响,其中水源及取水工程水毁59处、输水工程水毁60处、净水工程水毁4处、配水工程水毁14处;各类型PE供水管网损毁50.19km、供水设施泥沙淤积6266m3、砼包管损毁约18320m、镀锌钢管损毁1180m、堰坝挡墙冲毁1750m、厂房围墙倒塌3处45m、盖板冲毁25块、多处集水池泥沙阻塞、堰坝损坏、泵房进水及泵机损坏、闸阀及闸阀井冲毁若干。水毁直接影响饮水安全人口82202人,(含贫困人口9046人),水毁损失估算约为989万元。
三、精准施策,全力保障饮水安全
1、加强部门沟通协作保饮水。加大与气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卫健、供电等部门的对接协作力度,密切关注天气和雨情变化及水库上下游泄洪情况,及时启动应急供水预案,加大汛期农村水厂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的水质自检、抽检、送检、巡检频次,确保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关要求。
2、积极采取应急措施保供水。霍山县水务局对水毁影响致使饮水困难的群众已采取应急供水方式,采取取水口清淤、抢修供水管网、启用备用水源、调配供水时间、送水等应急措施。并为全县16个乡镇82处水厂和百座“组组通”小型供水工程采购、运送、发放絮凝剂5吨、二氧化氯AB剂6吨、余氯泡腾片2吨;为分散供水工程配送二氧化氯泡腾片2吨;为分散供水贫困户入户发放明矾药剂4吨,有效治理水质浑浊度。积极组织供水设施检修抢修措施,截止目前,已恢复水毁供水工程3个6处,正在修复供水工程46个80处,尚未修复供水工程32个51处。已恢复正常供水人口74952人,虽然霍山县农村受灾群众基本解决饮水困难问题,但据初步统计,仍有7250人饮水受到洪灾影响,霍山县水务局农村饮水安全服务中心正积极指导乡镇及农村水厂抢修,以保障供水。
3、落实安全生产制度。要求供水单位切实加强汛期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生产人员人身安全。消除用电、溺水和高处作业等安全隐患,强化增压泵站、消毒设备、供电设施及输配水管线等关键供水设施的防护措施。对因水毁无法正常运行的供水设施设备,要求尽快修复或更换,全力保障饮水安全。
4、加强联动,确保信息渠道畅通。要求乡镇在汛期加大对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24小时畅通县级供水咨询和供水单位供水服务电话,并通过各乡镇及规模水厂建立的供水微信公众号或短信平台持续向用水户发布供水安全信息,认真做好舆情防控工作。
四、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做好下一步工作
1、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生活、后生产,先应急、后长远”的原则,以农村安全饮水为重点,建立水毁清单。坚决在7月底前完成调查评估与需求分析工作。
2、8月10日前形成县级方案上报省市等上级水利部门,按照水毁工程修复方案,汛后立即组织实施。
3、农村饮水安全水毁工程建设时序上,坚持先急后缓、近远结合,按照市级水毁恢复工作方案要求,原则上2021年汛前全部完成水毁工程,我县争取于2020年9月底前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水毁工程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