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云博体育手机登录入口!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供水新闻

引入洋水务改革当反思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2-29  浏览次数:585
   对比在中国市场数十年的业务发展过程,洋水务从地方水务改制的“金主”,变成不受欢迎的对象,只是一夜间。据悉,去年以来,外资大举高溢价收购国内水务资产的热潮,已促使水协提交报告,向政府陈述国内水务改制的弊端。
 这些不足包括只挑地方水务资产中最肥美的部分收购,不承担社会责任,得到有保障的长期高利润,在引入先进技术上货不对板……众多指责未必全部属实,然而却着实暴露出不少地方政府在水务改制上处理引资事宜的幼稚。
    最大的幼稚之处,在于对“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老祖宗就明白的事情,竟然毫无概念。比如昆明,这个引入威立雅水务的城市,已数次提升了其自来水价格。这明白无误地说明,洋水务不是公益机构,本质是逐利而来的外企而已。
    然而扰攘了半天,现在大声地历数洋水务追逐利润的“罪恶”,只能说明当初政府自身思维的过分简单。众所周知,地方政府引入外资的原因,在于自身缺乏对城市水务系统进行改造升级的资金,且亦缺乏有效率的营运管理经验。在这种背景下,愿意出更高“溢价”的洋水务,便成为地方政府眼中的白马骑士。
    如今,所谓高“溢价”,已迅速被洋水务证明是一个伪命题。在威立雅等外资的眼中,长达数十年,而缺乏政府复核监督要求的专营合约,才是价值被大大低估的香饽饽。事实上,这些洋水务毫不讳言其更愿意专注营运而非投资本身,亦更愿意向中国引入能更快地检讨的公私合营模式。然而地方政府的引资偏好,令威立雅毫无难度地适应了这种能赚取更高利润的经营模式。
    另一边厢,现在各地政府开始纷纷考虑内资水务的价值,也更显“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苍白。如果说,内资水务所要求的利润更为合理,技术也毫不逊色于洋水务,那么当初拍板把绣球抛给洋水务的政府班子,为何就没有看到这些显而易见的优点?是出于单纯的崇洋媚外,迷信外国拥有更高的技术(且不说市场换技术模式在中国本就没有太多成功例子),还是桌面下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交易?当初的决策者又是否想过,要如何向承受了失败的水务改革成本的民众进行解释?
    因此,是不是简单地把责任推到外资的头上,就能推卸政府本应承担的引资责任呢?这真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命题。笔者的意见是,盲目的迷信外资与排斥外资,都是非常不成熟的改革思路,这种一面倒的思潮,除了印证自身自信的缺乏,也是一个危险的政治策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ios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