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 刘慧)为了进一步推动中丹两国在绿色解决方案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启动了名为“丹水在华”的全新知识共享移动端平台。该平台分享了丹麦在包括污水处理、气候变化应对方案等在内的水资源管理强项和经验。
“希望中丹两国过去10年在水务领域的积极合作能够持续。丹麦和中国可以共同推动中国水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启动这一全新的中丹水务平台将帮助人们更方便地查找相关资讯。这一平台还可以巩固两国公司间、政府机构间以及环保专家间现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丹麦环境大臣莱娅·韦尔梅林表示。
作为全球能效解决方案供应商,丹佛斯在水务领域有着行业领先的技术和应用,在世界各地包括中丹两国有众多案例。为了向中国水务行业更充分地分享水务行业的技术和经验,丹佛斯加入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丹水在华”平台,分享了玛尔丽斯堡污水厂、天津津安热电鼎发家园二次网水力平衡改造等十几个案例。
减少废水处理中产生的能源消耗是全球性的关键挑战之一。在探索水处理降耗方面,丹麦有着诸多实践。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能量水平衡系统,位于丹麦奥胡斯市的玛尔丽斯堡污水厂案例依靠节能和生活废水产能运转,在不消耗外部任何碳能源的情况下,已经实现整体水循环系统的能源中和。以2016年为例,当年产出电能为自身所需能耗的150%,产出余热约为2.5吉瓦时/年,总产能约为自身所需能耗的230%,供水的泄漏率下降至6%,并且水价降低9%。该项目不仅被国际能源署列为污水处理的全球领先案例,在综合能源服务创新发展过程中,也成为引领能源“产消者”(prosumer=producer+consumer)新业态的全球领跑者。
据介绍,自2010年开始,丹佛斯与奥胡斯市合作,实现智能自动化,建立智慧模型并减少能量消耗,测试发展新技术。通过采用丹佛斯的解决方案,玛尔丽斯堡污水厂从污泥等有机废物中产生能量,转化为沼气,将其用作能源或燃料,并建立全天可持续的水管理模式。玛尔丽斯堡污水厂不仅将能耗减小到最低限度,还将其净能源盈余最大化。废水处理设施通常作为能耗单位,需要用到25%-40%的城市电力消耗。而如今,这家污水处理厂不仅减少了能耗,还能为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供电供暖。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奥胡斯市的碳足迹减少了35%。这家污水处理厂已经从一个高能耗单位转变为一个能源供应商。
全球污水处理领域专家、丹佛斯集团全球水务与废水事业部总监MadsWarming表示:“相较于常见的污水厂,通过使用更多的传感器、先进的电脑控制、足量的变频器或变速传动装置,可以优化流程,正如玛尔丽斯堡污水厂的能量消耗已被减少40%-50%。”
丹麦奥胡斯市市长JacobBundsgaard曾提到,目前城市市政电费的30%-50%来自于水行业,水行业消耗了全球电力的4%,因此,降低净水和废水在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已经迫在眉睫。
在中国,高度的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加速了对水资源的挑战,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受损这三大问题日益凸显。
现如今,广大网民可以通过手机访问名为“丹水在华”的水知识共享网页,来了解丹麦是如何应对水资源问题。可以看到丹麦的污水处理厂如何生产农业化肥,哥本哈根的污水蓄水池如何转化为滨海浴场,玛尔丽斯堡污水厂如何从高能耗单位转变为产生单位,丹麦清洁技术解决方案是怎样为中国打造绿色宜居城市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