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开化县下江村有1883人口,主要依靠附近的小溪取水,为全面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当地采取“工程建设+非工程管理”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水源地修建新式拦水堰,从源头进行粗滤,提升供水保障率;另一方面将水源地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引入巡查机制,实现全民共建共管,让村民喝上了“放心水”。这些做法正是衢州市因地制宜,出台《农村供水工程溪沟型水源地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取得的成效。
衢州七山二水一分田,境内多山区丘陵,除了城市管网延伸和水厂供水外,多数依靠溪沟取水。据统计,全市农村供水工程水源地共651个,其中溪沟型水源地592个,占比九成多,点多面广成为管理难题。为进一步保障山区百姓从“喝上水”到“喝好水”,衢州市变难点为主攻点,出台了《指导意见》,将溪沟型水源地积极打造成“五个有”水源地,即有粗滤堰坝,有保护范围,有警示标识,有隔离防护、有保护公约,实现了工程设施防护、管理制度约束、群众意识提升等全方位管理提升,有力填补了山区沟溪型供水地区饮用水保护空白。
《指导意见》还从堰坝选址、堰型选择、滤池建设、滤料选择、冲砂设计、设立警示标牌、制定保护公约、完善巡查机制等八个方面对溪沟型水源地建设和管理做出相关规定,确保可操作、可借鉴、可推广、有实效。
据悉,衢州市目前正抓紧查漏补缺,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所有农村供水工程溪沟型水源地建设和管理规范提升,为全面打赢该市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攻坚战提供坚强支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