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饮水难、用水难问题,事关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福祉。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南宁市扎实推进水利扶贫,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提升水利保障能力,加大贫困地区人饮 供水工程和小型农 田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力度,统筹解决贫困地区饮水安全和 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据统计,2015—2019 年,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南宁投入水利建设资金 112.23亿元,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全市脱贫攻坚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农村饮水大改善 群众喝上“放心水”
“拧开水龙头,连二楼也能用上自来水,水质干净清澈甘甜,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宾阳县宾州镇黄卢村委新桂村黄应光老人开心地说着村里饮用水的新变化。
离黄应光家不远处的村里广场上,鲜红的横幅“热烈庆祝新桂村新水塔完满成功”十分喜庆,一旁“吃水不忘共产党 幸福思源党恩情”的对联真实反映了村民的心声。这是 2019 年重阳节,新桂村以当地最隆重的百家宴庆祝新水塔的落成。“这是村民多年的心愿,终于能喝上‘幸福水’了,大家都很高兴。”村干部黄一彬说。
新桂村是贫困村,村里近300人有 105 人是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一直是难题。新桂村寻觅“幸福水”的年月可追溯至 1996年。那时,村里喝水全靠与农田毗邻的地表水。“那时的取水点旁就是农田,农药化肥和洗衣服的水都流进取水点。”亲历者黄应光说,“当时建水塔,我家出资 500元,在那时算是一笔巨款,村里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定要改善饮水安全。”
8米高的老水塔建成后,只能把地表水简单过滤后输送至平房。随着时间的流逝,老水塔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水塔只有8米高,村里经济好了,不少家庭建起了楼房,水压不够,再加上年久失修,水管没有及时清理,水里常有青苔、水垢和铁锈等杂质。经过申请后,该村水塔项目纳入南宁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由政府出资建设一座 25 米高的新水塔,甘甜的深井水经过消毒过滤后进入水塔,加压后被输送至家家户户。
饮水安全事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19 年起,南宁市在全区率先将农村区域集中连片供水项目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强基础惠民工程,安排实施 12个农村区域集中连片供水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自来水普及率。
正是得益于南宁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乡村有了“安全水”、村民喝上了“放心水”。2016—2019 年,全市共投资 12.86 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841 个,受益 288.73 万人。2020 年,南宁市列入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48 个项目,计划总投资 5143.5 万元,受益人口近 9万人,其中 建档立卡 贫困人口8822人。
市水利局还在动态管理上下功夫,加大力度对饮水困难问题查漏补缺。2019 年,南宁市水利局聚焦“强基础、补短板”等重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狠抓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查漏补缺。由该局局长带队派出 15 个工作组到县、区开展“强基础、补短板”饮水安全排查工作,通过走访农户、实地核查、查阅档案材料等方式发现、移交、督促限时整改问题 1338 个。今年4月9日起,南宁市水利局按照“跟上、盯住、办好”的工作要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党员先锋引领·决胜饮水安全”行动,以57 个重点村为重点帮扶对象,组织局系统党员分成10 个工作组深入上林、马山、隆安、横县、宾阳等县区,通过看、听、查、访等方式,对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指标,逐村逐户排查,精准排查贫困人口饮水是否安全,强化问题整改,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全力打好饮水安全“战役”。
西乡塘区金陵镇兴贤村儒礼坡人饮工程常年闲置、无人管理,村民打井饮水困难的问题在3月29 日被媒体曝光,还被水利部跟踪督查。市水利局高度重视,于3月 30 日立即派出由局分管领导带队会同西乡塘区农业农村局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西乡塘区金陵镇兴贤村儒礼坡村民代表等一起到现场核查,指导督促整改,在详细了解存在问题后提出了整改方案。对因干旱导致水井水量减少造成饮水困难的儒礼坡1队、7队,从旧村人饮水塔安装应急供水管道供水,4月1日晚管道铺设完工并通水到户。整体工程整改将于6月底完成。市水利局将引以为鉴,认真对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下一步,南宁市将督促指导各县区各相关责任部门认真执行《南宁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指导意见》,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三个责任”,健全完善县级农村饮水工程“三项制度”,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长效运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水利工程补短板 浇灌高质“产业花”
眼下正是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在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二期工程宾阳支渠 (宾阳县境内)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忙碌着。“我们都在抢工期,希望及时抢回施工进度,确保项目按时竣工。”项目总工程师黄元鹏在施工现场与同事一起重新倒排工期抢进度。
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二期工程宾阳支渠 (宾阳县境内)项目是今年南宁市重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项目建成后,困扰宾阳县洋桥镇、邹圩镇的农业灌溉用水难题将迎刃而解。
在宾阳县最旱的片区,洋桥镇、邹圩镇3.4万多亩水田的灌溉问题一直压在当地群众心里。“天旱时主要靠抽水机从清水河抽水保障农田灌溉,抽水成本要比项目建成后自流式灌溉成本高,而且在地势高的地方,要分三级抽3 次才能供上水。”宾阳县水利局副局长莫天宁给记者算了一笔成本账:抽水灌溉用电成本每亩高达100多元,且抽水灌溉过程中,水的损耗较大; 项目建成后每亩地的灌溉水费约20元,用水成本显著下降,还能减少用水跑冒滴漏损失,有效提高水利用率,灌区由用水大户变成节水大户,将源头活水引入缺水村屯。
“我们还建设了县级灌区的节水改造项目,在主灌渠的基础上对支渠、毛渠进一步细化、硬化,同时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粮食产区的灌溉用水,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莫天宁说。
围绕粮食安全,南宁市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资金,加大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力度 。2016 年以来,全市共新增灌溉面积7.38万亩,恢复灌溉面积21.8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28.83 万亩。同时,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水利化等其他水利项目建设,支持贫困村开展“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用水问题解决后,贫困村的特色产业步入蓬勃发展期。以南宁市水利局帮扶对口深度贫困村隆安县丁当镇定坤村为例 ,2016—2019 年,该局落实 1449.5万元在该村实施饮水安全、灌溉渠道、山塘加固、高效节水、“双高”糖料蔗基地等 25 个项目; 整合产业发展资金 380 万元,主要用于与企业合作发展火龙果、沃柑、甘蔗种植,使该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30.4万元。
移民新村幸福多 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春节前,记者来到位于马山县金钗镇512县道旁的乐滩水电站马山库区移民点,看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杀鸡宰鸭,为迎接新春佳节做准备。移民点统一规划的三层民居和每户一间的临街门面房让这里成为县道沿途的一道风景。
“刚搬进来的时候,我心里很不踏实,怕生活无着落。”快70岁的蓝启良在乐滩水库旁住了半个多世纪,2008 年搬到金钗镇时,就担心住不惯、吃不好,还担心儿子、儿媳的工作和孙子上学问题。让蓝启良没想到的是,他家的日子在政府水库移民政策的扶持下发生了新变化,当初的担心和顾虑已不再。
为帮助乐滩水库移民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马山县采取有效措施,尽力为移民解决生产、教育等实际问题:征用距移民安置点2.3 公里的原金钗园艺场 352.47亩耕地作为外迁移民点生产用地; 划拨专项资金给金钗镇中心小学,增设一个班的教学规模,安置点多名适龄儿童就近就读金钗镇中心小学; 按照相关政策发放后期扶持基金,每人每年600元,从 2006 年起 20 年不变,保障外迁移民的正常生活。除此以外,马山县在充分了解移民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生产扶持项目、劳动力技能培训项目、职业教育项目等“三驾马车”集中发力,切实提升了水库移民的就业本领,拓宽了致富门路。
生活环境好了,交通便 利了,大部分水库移民除了外出经商、务工,有的还在移民点开起了超市、饭店、维修店等。如今,蓝启良一家住上了三层楼房,大彩电、摩托车等家用电器、交通工具一应俱全,儿子、儿媳在镇上经营百货店和服装店,一家人幸福美满。
据统计,2015 年以来,南宁市共投资 3.87 亿元建设 595 个大中型水库移民新村; 投资1135万元硬化通屯道路 19条31.352 公里; 投资 3.46 亿元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项目796个。以“人居环境改善、移民收入增加、库区和谐稳定、长期发展有保障”为工作目标,多举措帮扶驱动,使大中型水库库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移民群众收入快速增长,移民生活明显改善。
南宁市千方百计培育发展适合水库移民的优势特色产业。目前,实施产业增收项目123个,投入水库移民产业增收项目资金1.07亿元,受益移民8.32万人; 投资 1760 万元实施 80 个村屯绿化示范点建设,拓宽了移民的增收渠道,加快了移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曾经遥远的他乡,正逐渐变为移民的“幸福乡”。
数说脱贫
●2015—2019 年,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南宁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12.23亿元;
●截至2019年底,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从2015年底的
83.2%提高至91.9%,比全区集中供水率高4.21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水利部提出的2020年底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7%的目标;
●自来水普及率从 2015 年底的 80.5%提高至
91.3%,比全区自来水普及率高出6.55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自治区要求的2020年底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总体达到85%以上和水利部提出的2020年底全国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的目标;
●水质达标率从2015年底的44.9%提高 至70.55%,比全区水质达标率62%高出8.55个百分点;
●2016—2019年,全市共投资12.86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841个,受益288.73万人;
●结合乡村振兴和强首府战略,2019 年南宁市投资9600万元实施12个农村区域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受益41.77万人,在广西率先将农村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强基础惠民工程全力推进,提高农村集体供水保证率;
●2015 年以来,南宁市共投资 3.87 亿元建设595个大中型水库移民新村; 投资1135万元硬化通屯道路19条31.352 公里; 投资3.46 亿元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项目796个。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阮晓莹 通讯员卢明发 本版摄影:黄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