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91.5%的行政村都以自来水和集蓄工程供水等方式实现集中供水,但部分偏远村庄尚未集中供水,存在水质不达标、水量不足问题。针对部分偏远农村供水问题,农工党清远市委员会提交了提案《关于破解城乡供水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建设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13个行政村未通自来水,安全用水问题待解决
清城区是清远市的中心城区,全区除局部偏远农村以外,城市、集镇以及大部分农村均通上自来水。《建议》指出,截至2019年底,全区153个行政村中,有140个实现集中供水(含自来水和集蓄工程供水),行政村覆盖率为91.5%;全区677348人口中,有642476人口实现集中供水,人口覆盖率为94.9%。
目前,清城区主要有市供水拓展公司、星科供水公司、龙泉供水公司共3家规模以上供水企业。另外,市区江南水厂近期建设供水规模为40万吨/日,远期建设供水规模为80万吨/日。目前,江南水厂近期建设供水规模部分已投入试运行,将解决市中心城区供水能力不足问题。
《建议》分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清城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方面,虽然区级财政安排资金垫付解决街镇自筹资金问题,但仍存在区级财政垫付资金压力大、街镇还款压力大等问题,如2015-2018年清城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就投入资金约3.1亿元。其次,行业管理约束机制弱化,供水企业民营,政府监管难度加大,部门和企业的沟通协调难度大。并且,个别项目受益群众入户安装的积极性不高,群众自筹资金困难,导致入户安装工作被动,入户率偏低。
目前,清城区部分偏远村庄尚未集中供水,包括石角镇回岐、舟山等2个行政村、飞来峡镇高田、黄洞、坳头、石颈、旧岭、禾仓、高朗、文洞、独树、黄口、湖洞等11个行政村。这13个行政村此前未纳入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实施范围,近4万人农村群众仍在使用简易的集蓄供水或自备水井,一定程度存在水质不达标、水量不足问题,已日益满足不了群众的安全用水需求,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有待建设。尤其是去冬今春,天气极度干旱,上述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出现饮水缺水问题。
力争在2025年底,实现清城区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目标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全省各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作。对具备条件的,采取自来水管网延伸扩网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对不具备条件的,采取建设小型集蓄供水工程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并要求在2025年底实现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
农工党清远市委员会认为,应加快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规划,尽早启动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建设。上述13个行政村纳入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规划范围,一是加快由太和第二水厂扩网延伸到石角镇回岐舟山片区农村供水项目建设;二是加快东部管网建设,由江南水厂或星科水厂供水,辐射供水范围沿银英公路,延伸到飞来峡镇江口片区;三是加快北部管网建设,由江南水厂供水,辐射供水范围由高职教育基地沿清高公路,延伸到飞来峡镇高田片区。
通过上述措施,将农村供水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畴,力争在2025年底,实现全区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目标。
农工党清远市委员会建议,在资金投入方面,必须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同时,充分利用地方债券政策,整合涉农资金,确保资金投入,为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提供资金投入保障。
行业管理上,加大供水能力建设力度,加快江南水厂建设及配套管网建设力度。同时,逐步推进市区供水企业整合,通过并购等形式,重拾城乡供水主导权。另外,在建设过程中,加大与现有供水企业协调力度,加快施工企业管道驳接、冲洗、试压、以及水表报装、编码、安装等农村自来水安装工作。
为提高项目入户程度,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力度,鼓励乡贤捐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同时,积极发动农村群众,在承受能力范围内,自筹部分资金,统筹用于集中供水工程建设。
【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