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农村水利处 2020年5月6日

内容摘要
※ 引黄灌区春灌顺利完成
※ 水利厅组织开展测控一体化闸门现场(野外)工作环境
测流精度检定
※ 共商灌区发展之计
※ 水利厅研讨部署全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及基层水利服
务体系建设工作
一、引黄灌区春灌顺利完成
2020年一季度全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7℃,气温异常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成,引黄灌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6成,入春较早,物候期较往年提前3天左右。为应对特殊天气状况,自治区水利厅提早谋划、周密部署、科学调度,全力做好春耕生产供水保障工作。
一是严格用水总量控制。自治区制定印发了《2020年宁夏水量分配及调度计划》,明确全区用水总量为65.325亿立方米,分配到自治区5市22个县(市、区)、27处取水口,确定了引黄灌区各骨干渠道开停灌时间,提出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等水量调配具体要求。二是做好各项供水准备工作。坚持早行动、早部署、早落实,指导各县区将年度用水指标细化分解到乡村和干渠直开口,制订灌溉调度方案。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开展水利工程、泵站机电设备设施维修养护,投入3300余万元,完成了51座泵站、342台机组的检修保养、709公里渠道的维修养护,加固改造险工段49处,确保各大干渠按计划供水。开发使用“巡渠通”APP,实现渠道巡查信息化。三是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印发《致灌区群众的一封信》,到集市、乡村,进农户家中宣讲水情和节约集约用水知识;对各大干渠进口测流断面、测流设施等进行信息化更新改造,提高引水测流精度和时效性;协调地方水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及用水户,开展灌区作物结构调整、压减高耗水作物面积、启用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等工作。四是及时开灌保障民生和生态用水。采取提前开灌、错峰补灌等措施,确保灌区均衡受益,助力脱贫攻坚。3月18日紧急启用盐环定扬水工程、盐池县隰宁堡和杜窑沟调蓄水库提前供水,有效解决了甘肃省环县和陕西省定边县35万老区人民生活用水之急。针对沙坡头区南山台扬水灌区果树连续两年遭受晚霜冻灾问题,3月20日沙坡头南干渠开闸放水,比原计划提前20天。针对银川市、石嘴山市生态环境、城市绿化亟需补水等问题,唐徕渠于3月29日提前7天开闸放水,向典农河、沙湖等湖泊湿地实施生态补水,有力维护生态绿洲生命健康。4月1日,承担着我区中部干旱带脱贫攻坚供水任务的固海、红寺堡、盐环定扬水系统相继开机上水,引黄灌区春灌工作全面展开。
截止5月3日,灌区引水6.34亿立方米,已灌面积280万亩,全面完成春灌任务。完成湖泊湿地生态补水0.47亿立方米,占全年计划的17.9%。
二、水利厅组织开展测控一体化闸门现场(野外)工作环境测流精度检定
4月14日,麦山副厅长主持召开测控一体化闸门现场(野外)工作环境测流精度检定技术方案评审会。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计量中心王宏波处长应邀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关于测控一体化闸门现场(野外)工作环境测流精度检定技术方案的汇报,对测控一体化闸门测流精度检定技术方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会议指出,测控一体化闸门建设是灌区现代化改造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技术。对测控一体化闸门测流精度进行检定,保证测流结果可信、可用,是实现灌区水费计收公平、公正、公开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灌区节约用水,提高灌区农田用水配置水平,实现按需配水的必要条件。按照国家计量器具的使用规范、管理和检测规定等要求,自治区水利部门应加快制定宁夏地区测控一体化闸门选型选材、建设实施、管理运用等方面的地方性规范标准,并重视顶层设计,形成技术体系。水科院、各渠道管理单位要准确把握测控一体化闸门“测的准、控的住”的本质要求,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研究以及科学试验,扎实做好测控一体化闸门测流精度检定工作。
会议明确,一是水科院提出的测流精度检定技术方案基本满足工作目标及任务要求,技术原理、测试范围、测试方法、成果运用等符合实际,根据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后可以在灌区开展运用。二是方案中还需补充背景资料、测流量水现状、方案比对等内容,增加可移动式无喉道、量水堰测流等方案比对内容,对一些不确定的重要检定参数,如流量出现频率、测流持续时间、精度差值容许范围须进一步讨论后确定,提升方案科学性。三是检定标准应该按照自流和扬水灌区分类制定,对于结果(差值范围)是否符合行业标准,要进一步通过试验论证、现场比测等方式确定,最终结果应得到市场认可。四是要进一步明确测流精度检定技术方案实施、数据检定、成果验收等各环节工作对应的责任单位、具备的资质等条件,明确各方职责,统筹多方力量,推进测流精度检定工作。
会议强调,一是要按照“分区、分类、分级、分时段、分步骤”原则,有序推进今后测控一体化闸门建设、检定、验收工作。(分区指按自流灌区和扬水灌区划分;分类指按测流方式不同区分,包括测控一体化测流、人工测流、无吼道量水堰测流等;分级指按闸门进口设计流量大小不同区分;分时段指按夏秋灌、冬灌等时段区分,两时段黄河含沙量不同;分步骤指统筹、系统安排今后工作,按年度、分节点布置具体事宜)。二是要充分考虑中国灌区协会李仰斌等专家和与会人员的意见建议,对测流仪器的应用、测流断面的选择、测流场的设置等做进一步比较论证,要用科学可靠手段检验仪器,检定方式、结果要科学规范。三是要建立测控一体化闸门测流技术体系,制定测控一体化闸门建设管理办法,加强顶层设计,为更好地指导后续工作奠定基础。今后,所有设备必须具有出厂检验合格标准,并通过相关部门的认定。四是要加快测控一体化闸门计量认证和测量水成果互通互认工作,渠道管理处要积极配合水科院做好末端比测,形成比测记录,在测量精度符合有关规定规范的情况下,由水科院做为第三方出具结论性材料,为测控一体化闸门验收提供依据。五是水科院要把测控一体化闸门测流精度检定作为宁夏引黄灌区一项重要科研课题来研究,成立专家组和专项工作小组,强化技术支撑;灌区管理单位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协同推进测控一体化闸门测流精度检定等工作。
三、共商灌区发展之计
4月22日,农村水利处、秦汉渠管理处、利通区水务局共同召开秦汉渠灌区利通区灌域工作座谈会,共商灌区发展之计。会议一致认为,渠道管理单位与地方水利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作,建立长效协调联动机制,着力打造水管单位供水管理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用水管理的“大农水”管理体制,更好地为灌区服务,推动灌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坚定现代化生态灌区的目标和方向。把建设现代化灌区做为灌区供水管理单位和水务部门重中之重的工作,统筹推进“水权管理、改革农业水价、多元化投融资、专业化运行管理”四大机制建设和“渠系配套测控一体化、田间推广高效节水灌溉、灌区管理信息化、治理水生态水环境”四大工程建设。二是不断提高供用水管理水平。要对标一流,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大力推进灌区标准化建设,做好灌溉面积测量、渠道环境整治、定期开展水质检测等工作。借鉴红寺堡区“互联网+农业供水”模式,搭建统一的水费在线收缴平台,进一步规范水费收缴,实现“交明白钱、淌放心水”,形成全民参与监督的格局。三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今后灌区供水用水水量数据主要依据已安装的计量设施,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按照坚持“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全面排除设备故障,确保闸门能控能测,数据准确。四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后续建设工作。抢抓中央扩大内需和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年的历史机遇,认真梳理建设需求,加快推进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五是共同推进农村水利改革工作。积极推进末级渠系农业水价改革和“水协会”重组工作,强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保证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切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改变群众固化观念,提高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供水服务,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助力利通区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六是共同打造亮点、培育典型。建议由利通区水务局整合项目资金,建设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秦汉渠管理处的信息化管理模块纳入其中,将测控一体化闸门县级管理平台与管理处的平台进行融合和数据共享,做好权限分配,完成测量数据的互通互认。坚持骨干与田间一体化、供水与产业一体化,在总结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协同谋划,进一步巩固成果,打造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现代化灌区建设典型经验。
四、水利厅研讨部署全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及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4月23日,麦山副厅长主持召开座谈会,研讨部署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及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各市县区水务局负责人、自治区发改委价格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自治区灌溉排水服务中心通报了全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盐池县、利通区、红寺堡区和平罗县作了交流发言,厅农村水利处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议认为,目前我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正在有序推进,但依然存在认识不到位、对政策把握不准确、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会议要求,一是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自治区“今年暂不调整骨干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加快推进末级渠系农业水价改革”的总体要求,各市县要抓紧出台末级渠系水价调整相关政策,已经完成水价批复的县(区)要进一步制定好水价执行方案,积极推行新水价政策;已经完成水价成本测算和监审的县(区)要积极主动对接当地发改部门,尽快提交政府研究批复;正在进行成本测算的县(区)要细化任务,倒排日期,严格时间节点,加快完成供水成本监审、审批等工作。二是健全基层服务体系。按照中央机构改革要求,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履行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护监管职责,确保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结合有关改革和政策要求,各市县要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进行优化重组,鼓励以乡镇为单元组建大协会。积极鼓励、培育专业化运维公司承担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护,推行农田水利运行管护市场化、专业化、物业化。三是做好已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护和验收工作。各县区要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按照《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加快农村水利项目验收加强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宁水农发〔2020〕7号)要求,抓好工作落实。四是加快推进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是宁夏引黄灌区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和总目标,要对照《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引黄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统筹工程建设和机制建设,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和管理改革等工作。五是扎实开展农业用水整治行动。各县区要积极配合完成灌溉面积详查工作,准确掌握灌区灌溉供水边界范围,详查细化到直开口、乡镇、村队等用水单元,解决配水面积不实和田间水费分摊不公的问题。推进“互联网+农业灌溉”模式,推行农业水费电子收缴方式,规范缴费收费流程,实行统一专用电子发票,纠正搭车收费和乱收费现象。各县区要抓紧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六是做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及时准确提出建设需求,对照《2020年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指导目录》,完成规划或可研报告的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