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
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小伙伴们~接下来
小编送上“福建方案”
为大家解密
福建如何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
排查复核和整改落实工作

大家好啊!我是来自福建的小水滴,这次由我来告诉大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的福建方案!
小水滴
第一部分,那就必须得从方案目标说起!现状100%排查复核、问题100%整改落实、用水100%保障安全,6月底前完成,这可是非常严格的!
按照“县级组织、属地负责”原则,在近年来检查督查基础上,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排查,推进问题整改,做到现状100%排查复核、问题100%整改落实、用水100%保障安全,确保今年6月底前问题排查和整改工作“见底清零”。
说完目标,自然是要说说方案任务~
全省45.2万以及新增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都是这次方案任务的目标人群呢!
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四项指标达标,实实在在保障贫困户的饮水安全!
排查复核范围
全省4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及新增识别的贫困人口。
排查复核依据
水利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健委《关于坚决打赢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的通知》(水农〔2018〕188号)确定的《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T/CHES 18-2018)。
排查复核内容
建档立卡贫困户饮用水的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4项指标。对排查复核出来的问题,逐户逐项抓好整改落实。
这部分内容可是“福建方案”重中之重,拿起小本本快记好!

方案一:全面动员部署
1. 制定方案。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由县级水利部门牵头负责,3月27日前制定出台县级排查复核工作方案。
2. 组织力量。县级水利部门要动员局本部、下属单位和乡镇工作站干部职工全员参与,根据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组建若干工作小组,每组不少于2人。要依托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挂钩扶贫干部作用,协调镇村干部积极配合。
3. 部署工作。4月3日前,各县(市、区)要全面安排部署排查复核和整改落实工作。


方案二:八步完成入户排查

4月30日前,各县(市、区)要全面完成入户排查复核工作。要逐户落实8个步骤的排查复核:

一问,询问贫困户近1年内供水是否正常,是否满足日常用水,是否出现过浑浊、异色、异味等;
二查,检查水龙头、蓄水设施、净水器、管道等供水设施是否完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漏水等;
三看,观察水中是否有可见杂质、悬浮物,是否有混浊、异色现象;
四闻,闻一闻水是否有异味;
五尝,尝一尝水是否有苦味、咸味等;
六阅,调阅水质检测报告;
七填,逐户对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排查复核现场评价工作手册》(另行印发)作出评价,如实填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状况排查复核卡(见附件1)。
八发,向贫困户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联系卡(见附件3)。

方案三:严格检测水质
5月31日前
各县(市、区)要全面完成水质检测,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相应的水质检测报告。同一个水厂集中供水的,可采用同一份出厂水水质检测报告。分散式供水的,应逐户开展检测、逐户出具报告,对同一个水源分散式供水的,可采用同一份末梢水水质检测报告。
2019年9月1日以来已开展水质检测的,可采用最近一次检测报告。对尚未开展水质检测的,要抓紧组织实施。

千吨万人以上供水工程,3月底前,由供水工程管理单位负责水样采集。千吨万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出厂水、分散供水工程末梢水,由县级水利部门负责组织,在检测机构指导下,开展水样采集。

千吨万人以上工程出厂水的检测,由供水工程管理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实施。千吨万人以下工程出厂水、分散式供水工程末梢水的检测,由县级水利部门协调县级疾控中心、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中心或有计量认证(CMA资质)的第三方水质检测机构承担。

本次排查复核的水质检测,集中供水工程出厂水,参照省卫生健康委制定的《2019年福建省落实国家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方案》,检测项目原则上应与当地水质监测项目相一致。分散式供水工程末梢水,检测项目数原则上不少于9项。具体参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排查复核现场评价工作手册》。调整或减少检测项目的,当地水利部门应与卫生健康部门共同商定。

各县(市、区)负责筹集水质检测经费,省水利厅根据各地实际发生的检测费用给予适当补助,或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建设资金给予倾斜支持。

方案四:精准复核认定
1. 逐户认定。各县(市、区)对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每周一次集中审议、逐户认定排查复核情况。
2. 梳理处置。经审定符合《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要求的,县级水利部门盖章确认;不符合要求的,列出问题清单,制定“一村一单”,及时反馈给所在镇、村。
3. 每周一报。各县(市、区)每周五汇总一次排查复核情况表(见附件2),报省水利厅工作指导组和设区市水利局。


方案五:逐一整改落实

坚持“属地负责、边查边改”原则,由县级水利部门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督促镇、村针对水源、净水设施、管道、入户等问题,逐户逐个问题落实整改。各地要确保在6月30日前所有问题整改到位。

问题较少较轻、能够立即整改的,入户工作组应当场提出措施,由所在镇村尽快整改到位。
限期整改问题较多较重、难以立即整改的,由县级水利部门协调制定计划、落实资金,限期整改到位。
整改核实问题整改完成一周内(涉及水质问题的,直至重新检测合格),由县级工作小组再次入户复核,并将整改情况提交县级水利部门审议认定,直至符合要求。
在全面排查复核结束和整改落实完成后,由县级水利部门分阶段,向当地党委政府、省水利厅及设区市水利局作出书面报告。
要想完成“福建方案”的全部内容,各种保障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方案”中,这四个强化机制,把保障工作安排的明明白白!
1强化工作领导省水利厅成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排查复核和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厅农水水电处,实行集中办公。抽调人员组建综合协调、水质检测、整改落实、技术支持等4个工作专班,举办业务培训,解读评价手册,协调推进排查复核和整改工作。
省水利厅区域协调组负责协调所在设区市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排查复核和整改落实工作。同时,建立干部挂钩联系机制,组建62个省级指导组,由厅机关和厅属单位处级干部任组长,每组3人,挂点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各有关县(市、区),深入一线负责推动协调、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
4月3日前,62个省级指导组分别指导挂点县(市、区)细化工作方案、全面动员部署,并现场检查至少1个村的贫困户饮水安全情况。
4月4日~30日,各指导组每周与各县(市、区)一对一视频会商一次,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并随时根据工作需要下沉一线开展督导和服务。
5月1日~6月30日,各指导组跟踪各县(市、区)问题整改情况,并抽查其中的30%。
各市、县(区)水利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协调,要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全面动员,全员参与,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市级水利部门要逐县下派由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队、每组不少于2人的工作组,配合省级指导组开展工作;县级水利部门领导要分片包干到乡镇,一般干部包村联系到户,动态跟踪保障贫困户用水安全,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最后
小水滴
还有“附件”要送上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状况排查复核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