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云博体育手机登录入口!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供水新闻

贵州省惠水县创新“一带三补”,破解农村供水难题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06  来源:水利部农水水电司  浏览次数:850

贵州省惠水县近年来围绕打赢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以“不落一人、不漏一户”为目标,以供排水一体化改革为切入点,创新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三统一”机制和“一带三补”的运营模式,实现全县饮水安全全覆盖,有效破解农村供水工程用不起、管不好的难题。
一、坚持统一规划,实现城乡供水全覆盖。惠水县结合喀斯特地貌及水源分布实际,按照 “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对水资源统一调配,对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统一规划,合理选择工程类型、规模及标准。通过新建和改造集镇水厂,推进供水管网延伸及联通,最大限度扩大供水覆盖范围,减少“一村一工程、一寨一工程”现象,降低供水成本,解决海拔较高的村落饮水问题和解决小水厂运行管理难的问题。对村级管理的165个供水工程进行升级改造,减少管网漏损率。对边远、水源匮乏、水厂无法覆盖的村寨,根据需求修建水池水窖,并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分配到各户,在满足用水需求的同时增强管理责任心。
二、坚持统一建设,实现项目高标准完成。创新投资模式,组建“投、融、建、营”为一体的供排水公司,负责全县供水工程建设、运营和管理。截至目前,全县完成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融资1.2亿元,有效缓解工程建设资金压力。按照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安全控制等“四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等“两管理”以及组织协调“一协调”的原则进行建设管理,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同时,充分发挥各镇(街道)饮水安全工作专班及各供水站人员、村支两委、驻村工作组的作用,积极参与工程质量监督。鼓励运营单位人员参与工程建设管理,吸纳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为公司及村管工程专业化运营管理提供人员储备。
三、坚持统一管理,实现效益长期发挥。惠水县积极推进水务体制改革,编制了供排水一体化、水价改革、工程管理方案及办法,依托县供排水公司,采取“一带三补”模式对全县规模水厂实行统一经营管理。一是通过“以城带乡”提升供水效益。推动县城管网向周边镇区辐射,镇区管网向农村延伸,借助城镇规模水厂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采取互帮互带的形式,对村级小型供水工程运营管理人员开展帮扶指导及培训工作,有效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服务”。二是通过“以城补乡、以盈补亏”减轻群众经济负担。由供排水公司统一调配水资源,及时解决小水厂供水不足问题,将各水厂的经营收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及统一调配,将城镇水厂盈利的资金补贴到运行成本高的集镇及单村供水管理中,有效降低山区高扬程供水价格。三是通过“政府补贴”激发群众管理积极性。针对边远农村供水工程,合理制定水价,专人管理,加强政府补贴,落实运行管理经费,明确镇(街道)、部门及村支两委各方责任,确保建一处、用一处、管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2004—2018年,惠水县共投入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4.98亿元,建成农村供水工程492处,其中,水池225座,饮水安全覆盖全县201个村36万余人,解决了108个贫困村8万多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县集中供水率达98%,自来水普及率达80%。通过大力推进供排水一体化改革,完成供水企业资源整合,实现全县38个规模水厂统一管理。采取“以城带乡、以赢补亏”有效降低高扬程供水价格(原二级提水5元/吨,三级提水8元/吨),确保农村供水水价控制在3元/吨以内,让全县5万农村人口直接获益,真正实现群众吃得起放心水。与此同时,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有力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目前已解决全县112个畜禽养殖场、种植场等扶贫产业用水问题,为中药材、花卉苗木、精品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提供了供水保障。
 
惠水县鸭绒乡苗族妇女畅饮幸福水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