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双创双服”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市政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实施方案》,重点改造县级及以上城市供水、供热、燃气老旧管网及合流制排水管网,优化城市管网分布,有效提升城市管网承截能力。
根据《方案》,全市供水老旧管网改造(含所辖县城)36公里,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含所辖县城)一次网7公里、二次网50.05公里,燃气老旧管网改造(含所辖县城)2公里,排水老旧管网改造(含所辖县城)90.4公里。
此次改造范围为:对供水管网,重点改造公共管网中运行年限40年以上或局部漏损严重、管材劣质的老旧管网。对供热管网,重点改造一次、二次网中运行年限15年以上或材质落后、管道老化腐蚀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管网。对燃气管网,重点改造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铸铁管、镀锌钢管,或公共管网中泄漏或机械接口渗漏、腐蚀脆化严重等问题的老旧管网。对排水管网,重点改造雨污合流制管道,达到雨污分流目标。
《方案》指出,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统筹实施改造工程。合理安排管线改造工程时序,集中时段完成改造任务,力争一次挖掘市政道路、一次敷设管线到位、一次完成道路修复,避免“马路拉链”。其中,旧城区管网改造时,要统筹制定旧城(含城中村)改造与管网改造年度计划,确保旧城改造时同步改造片区内公共老旧管网设施。其他区域管网改造时,要做好管网改造和道路提升改造时序衔接,力争老旧管网改造与道路提升改造同步推进;管网改造与道路提升改造不同步时,要尽力缩小作业范围,降低道路挖掘程度。具备条件的县(市、区),要统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网改造,积极推进管线入廊敷设。
要科学推进项目施工。做足做细前期勘察和方案设计等工作,做到成熟一批、开工一批。科学安排建设工期,编制施工方案,充分利用施工黄金时节,避开汛期、冬季和大气污染防治应急响应,其中供热管网改造项目要利用非供暖期实施“冬病夏治”,确保供暖期前完成改造任务。因地制宜选择施工方法,对于改造区域较小、具备开挖条件的,可选择局部开挖、改造更换等施工方式;对于改造区域较大,影响范围较广,可选择网格推进、分部改造等施工方式;对于管材适宜、管径较大、不宜开挖的,可采取内衬扩径、顶管拉管等施工方式,尽量实现无补偿直埋,减少道路挖掘修复。
要强化全过程风险防控和质量监管。项目改造前,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检测分析外部自然环境和管道内部运行环境,全面预测改造风险,制定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项目施工时,严格遵守管道工程施工规范,强化施工质量监管;严把管材质量关口,杜绝劣质管材入地;落实从业人员安全操作技术规程,购置和配备安全防护设备、仪器;做好断交、停供等社会应急保障工作,减少对道路通行和停水停气等社会影响。项目竣工后,严格执行施工验收规范,重点做好并网连接测试和管网运行监测,确保管网运行安全,特别要确保供水水质、燃气气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要提高运行管理水平。管网改造后,运行管理单位要积极推进专业化、标准化和智慧化管理。推行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DMA),合理细分供水区块,精准确定管网漏损区域,提高管网抢修及时率,降低管网漏损率。加快建设燃气管线信息系统,依托物联网技术,推进燃气管网智慧化管理,实时掌握压力流量、浓度热值等运行数据,实现智能报警。推进供热信息监管平台建设,重点监控管网流量、压力运行状况,实现数据即时交换、互联共享,动态更新,实时掌握区域供热现状。探索实施智慧排水管理,健全排水防涝信息数据,暴雨内涝监测体系和排水防涝数字化管控平台,在管网关键点布设流量计、液位计,实时采集数据,提高运行调度、灾情研判和辅助决策等保障水平。
《方案》要求,各县市区要根据改造规模、施工条件、管材类型及口径等因素,详细测算改造投资,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财政奖补为辅的资金投入机制,保障市政老旧管网改造。要优化项目审批服务,加快项目立项、开工审批,合理、合法简化项目立项、报建审批等前期手续,确保有效压缩各类改造项目开工前审批办理时间。
【邢台网】:http://www.xtrb.cn/xt/2019-07/05/content_698098.htm?spm=zm1082-001.0.0.1.FaUU5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