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云博体育手机登录入口!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到2022年 广东这些技术布局将改变生活 根据规划,5G、4K等技术几年后落地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31  来源:南方都市报  浏览次数:340

 

    5月9日,2019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参展人员体验5G设备。南都记者马强摄

 

    南都讯 6月3日,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傅华,广东省副省长张虎在国新办介绍广东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情况。马兴瑞提到,广东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事实上,近年来,广东在产业创新方面已进行了多项布局,根据规划,5G、4K等技术最晚将在2022年底前惠及大部分广东老百姓的生活。

    2022年底珠三角建成5G宽带城市群

    今年5月,广东发布的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 2022年)提出,到2020年底,珠三角中心城区5G网络基本实现连续覆盖和商用;全省5G基站累计达6万座,5G个人用户数达到400万;5G产值超3000亿元;5G示范应用场景超过30个。到2022年底,珠三角建成5G宽带城市群,粤东粤西粤北主要城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全省5G基站累计达17万座,5G个人用户数达4000万;5G产值超万亿元;5G示范应用场景超过100个;全省5G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世界领先,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迈入世界前列,形成世界级5G产业集聚区和5G融合应用区。

    当前广东省企业在5G通讯设备、5G芯片、基站天线、基带芯片等关键技术和产品上占有优势,基站设备产量占全国75%。但是在射频芯片、光通信芯片、中高频器件等方面对外依赖度较高。

    为此,行动计划着重提出:一是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大力发展面向5G的新型网络技术、高效传输技术、通信芯片,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开展6G网络技术前瞻性研究。二是组建5G领域高水平研发平台,实施国家和省级重点研发专项,引进5G高端人才,建设5G融合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中心)。

    为推动5G应用落地,行动计划重点提出5G +智能制造、智慧农业、超高清视频、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政务、智慧城市等八大领域的5G示范应用和重点项目安排。

    2022年逾八成家庭可收看4K电视节目

    2022年,广东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计划超过8000亿元,建成3个世界级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实现全省80%以上家庭可以收看4K电视节目。今年4月广东省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 2022年),计划打造全球超高清视频产业创新中心、演示展示中心,形成世界级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高地。

    行动计划重点针对广东省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主要从“核心关键技术和标准研发、重点产品产业化和产业集聚、节目内容供给、网络传输升级改造、行业应用、支撑体系建设”等六方面提出了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在工业和商贸领域,将推进超高清视频技术在工业可视化的应用等;在安防和交通领域,推动超高清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支持超高清视频技术和产品在城市交通、高速公路、机场码头、轨道运输等场景应用等;在文教和医疗领域,推动超高清视频与文化、教育、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省内大型医院联合龙头企业开发超高清摄像机、医学影像显示设备等医学仪器等。

    观点

    加大基础研究

    粤港澳三地科研经费可互通是关键

    在昨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介绍了广东具体布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广东省为支持粤港澳三地科技流、人才流互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科创十二条》),60多个政策点主要涉及支持发展及引入粤港澳三地科技项目、人才等内容。3月27日,广东再发布《科创十二条》解读文件及相关配套政策。税收政策、科研经费互通是政策的最大亮点。

    广东科技政策 基础研究是支持重点

    马兴瑞介绍,广东要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其中要加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包括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搞关键技术攻关和基础研究,成立了广东基础研究的队伍,开展9大关键领域的技术攻关。南都记者梳理此前广东省发布的科技政策发现,基础研究均是政策支持重点,粤港澳三地科研经费互通是重要切口。

    为推动基础研究,广东省曾发文详细介绍了科研经费互通内容:在明确港澳特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下简称港澳机构)可承担省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并获得项目经费资助外,要求省财政科技计划资助港澳机构的科研活动,一般应当公开发布项目指南,明确提出资助方式及鼓励港澳机构参与申报的领域和方向。

    此外,允许项目资金可以直接拨付到港澳两地牵头或参与单位。过去,省财政科研项目资金不能直接跨境进行拨付,由项目牵头单位间接拨付。《科创十二条》出台后,明确规定,港澳高校、科研机构无论是项目牵头单位还是参与单位,省财政科研项目资金均可直接跨境拨付到港澳两地单位账户。

    分类制定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

    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一方面引入港澳和外籍人才,同时也要对内地人才做好管理。如广东省最新发布的《广东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显示,广东将实行人才分类评价方式,根据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不同岗位类别、不同成长阶段人才的特点,分类制定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对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着重评价其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的能力,提出理论观点的学理性和原创性,以及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等。

    中山大学副校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特色在于:国际性、产业化、创新性。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对于中国科技强国具有独特意义,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发生以来,更加意识到“卡脖子”的核心关键技术的重要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题中之义在于,中国不能再走模仿创新、跟随式创新的道路了,必须要有引领性的创新,我们的产业发展也要摆脱旧有格局,在新兴产业上发力,实现“弯道超车”。但科技创新不能闭门造车,必须面向世界、紧跟前沿。因而,国际科创中心必须是开放性很高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国内现阶段最符合这一条件的区域。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ios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