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云博体育手机登录入口!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节水灌溉缘何成为“香饽饽”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03  来源:中国水利报社  浏览次数:544
 

项目区喜获丰收

  □记者 孟砚岷

  “喷灌设施真是宝哩,按照目前市场行情,亩纯收起码在1000元!”8月21日,宁夏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蔬菜基地负责人李振宁,这样评价新建设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

  今年40岁的李振宁是当地有名的菜贩子,看准蔬菜种植的良好商机,2015年,他流转300亩土地,在当地开发了蔬菜种植基地。传统的漫灌无法保障及时灌溉,导致病虫害增多和蔬菜品质下降,第一年种植,凭借菜价好,基地才勉强收回成本。

  正在李振宁心里要打“退堂鼓”的时候,水利部门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决定把基地纳入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进行滴灌设施和水肥一体化改造。不用不知道,一用大变样,高效、节水的滴灌设施很快让种植基地换发勃勃生机。李振宁介绍,滴灌设施节能、省水、省肥,对蔬菜根部进行“精准水肥灌溉”,减少了病虫害,提高了作物品质,上市后的西红柿、茄子、西蓝花等十余种蔬菜很受市场欢迎。

  高效节水灌溉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如今,基地种植规模达到800亩。过去农忙时候,灌水要10个人忙活,如今一个管理员用手机远程操控,就能实现对项目区5眼机井和40个电磁阀的控制,仅人力节省就在一年就有9万元。

  “节水灌溉项目好不好,关键要让效果说了算,要紧贴农业需要,紧扣产业布局”县水务局马晓东局长如是说。2015年春季,规划的9600亩项目由于基层阻力大,实施有困难的时候,贺兰县及时调整思路,由种植大户和农户先行建设,然后根据经营主体的建设规模、灌溉方式、使用效果、管护措施、效益发挥等进行综合考评后进行补助。

  把项目实施“指挥棒”交给基层,在宁夏率先出台“先建后补”管理办法很快产生了效果,当年年底,高效节水灌溉实际完成1.27万亩,超额完成3000亩。

  去年,该县计划实施项目1.25万亩,实际完成1.6万亩。今年计划实施项目2万亩,目前已发展1.6万亩。县水务局规划站马建宝站长介绍:剩余片区已全部落实,10月底前就能全部建设完成。

  “先建后补”的管理办法,激发了全社会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目前,全县共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8万亩,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2提高到0.9以上。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也成为当地农业经营的香饽饽”工程,一大批高效节水技术起到了增产增收作用,形成了以蔬菜种植、 有机水稻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ios开云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