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云博体育手机登录入口!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供水新闻

山西密织大水网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8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726

记者了解到,这五大工程年最大供水能力达12.3亿立方米,为汾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可靠的水量保障。如今的汾河建成了大面积湿地,水质逐日改善,鱼鸟源源不断在此安家。汾河“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自然生态格局正在逐步恢复,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的目标初步实现。

2017年10月,汾河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15座蓄水闸坝的土建主体工程完工,并开始蓄水运行。在汾河干流形成了长达82.2公里、蓄水总量1737万立方米、16.17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积,并通过向堤外湿地补水,涵养水源,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几年以后,汾河两岸会依河势分布大大小小的湿地湖泊。”山西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张建中说。

通过在汾河干流堤防修建进、退水闸门,干流和湿地蓄水区相互连通,蓄泄自如,可有效控制和利用洪水。堤外湿地的建成,一方面补给地下水,改善周边环境;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当地发展旅游、养殖等绿色产业。

惠民生释放高效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西大水网建设即将完工,释放的效益越来越明显,被称之为农业灌溉的“生命水”,为企业送去的“发展水”,为三晋补足的“生态水”,不仅显现出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还发挥出了持续的生态效益,惠泽全省人民。

“引来了黄河水,庄稼产量就可以翻倍了,村里的产业发展就有希望了。”临汾市汾西县对竹镇北掌村村民李耀红的话,不但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也表达出了当地百姓对水的渴望。

汾西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山西严重缺水的县之一,打一眼井至少要掘地1000米,造价120多万元,当地农民种植的小麦亩产仅100多斤,完全靠天吃饭。中部引黄工程通过汾西,让当地的百姓欣喜万分。

记者了解到,汾河和沁河是山西的两大河流,中间有大山相隔,分属两个流域,沁河水量充沛,但因地处大山深处,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川引水枢纽工程建成后,将沁河水引到水源不足的汾河里,并经由连通工程,将下游的几座水库相连,形成了“长藤结瓜”式的供水体系,共同滋润临汾盆地。和川引水枢纽工程,仅是“两纵十横”山西大水网第七横上已建成的一项工程。而大水网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建设一批像和川水利枢纽、草峪岭隧道这样的河库互连互通工程,贯通全省整个水系补给脉络。

张建中介绍,中部引黄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引水6.02亿立方米。工程纵贯忻州、吕梁、晋中、临汾4市17县,供水覆盖区域2.03万平方公里、人口320万、耕地700余万亩。作为受益地区,吕梁贫困山区严重缺水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并可新增灌溉面积150万亩;东山供水工程,农业受益面积可达42.6万亩;小浪底引黄工程,可保障运城市5县(区)的工农业生产及城市生活用水需求,恢复灌溉面积60多万亩。

2016年9月,辛安泉供水工程75公里主干线全线通水,实现了向潞安集团和潞宝集团供水,是大水网四大骨干工程最先发挥效益的工程。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分厂厂长闫强说:“作为山西大水网首个工业用水户,我们提前享受到了大水网带来的实际效益。目前,我们日用水量已达2万立方米,大水网稳定充足的供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潞宝集团副总裁韩智慧说:“潞宝集团作为山西最大的民营企业,在己内酰胺项目投产前期,急需水源保障。辛安泉供水工程有效缓解了我们生产用水紧张的局面,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目前,辛安泉供水工程已经和天脊集团、潞安焦煤等十几家企业签订了供水意向,和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7家园区签署战略合作意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位。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水支撑,强化水支撑、改善水环境、做好水保障、激发水活力,是山西治水兴水的总目标。山西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找新的治水之道,实现全省水资源高效配置、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构建水利生态文明体系,共谋生态文明建设。”山西省副省长陈永奇说。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ios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