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保山中心城市以全省第一、全国第六的优异成绩被列为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11月28日下午,“实现新跨越 建设新保山”全媒体记者集中采访活动走进保山,对保山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工程进行实地采访。
据了解,保山市规划在2013-2030年期间,建设中心城市综合管廊200.42公里,其中干线综合管廊60.97公里、支线综合管廊57.4公里、缆线管廊82.05公里、监控中心4座,同时在四县县城及国家级重点镇、中心镇推广,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建成比较完善的综合管廊体系。根据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实施方案,2016-2018年保山中心城市计划建设干、支线综合管廊19条,共计86.23公里,计划投资64.15亿元。截止今年11月25日,保山中心城市建成综合管廊4条,长度25.98公里,占试点任务的30.13%;新开工11条(包含建成的4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占试点任务的73.68%;建成综合管廊长度32.126公里,占试点任务的37.25%;完成投资23.7亿元,占试点任务的37%。2017年计划新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8条,计划建设长度29.7公里,计划完成投资22.6亿元。
保山中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运营采用PPP模式,实行“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一体化管理。保山市政府授权昌源水务公司与中标投资人(云南建工集团)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SPV),并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特许经营期结束后,项目公司将项目资产完好无偿地移交给政府或其指定机构。
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西南门户和前沿,保山市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同时,在东城区建设中,着力打造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五大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夯实对外开放根基。
下一步,保山市将牢牢抓住此次入围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的契机,加大建设力度,确保“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综合管廊建设目标得以实现,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并继续坚持敢闯敢拼的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做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保山综合管廊模式。 来源:中国管道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