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资金投入。除省级下达小型水利工程补助项目资金外,天长市财政配套“以奖代补”资金3000余万元,设立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奖补经费500万元和“千秋杯”农建竞赛评比奖金100万元。同时,出台了《天长市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工程资金整合实施办法》,全面整合财政、农业、国土等涉水资金8500万元,扩大小型水利民生工程投资规模和建设水平。
强化质量监管。全面遵循“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总体要求,规范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严格把好项目规划、设计、招标、施工和验收关,水利技术人员全程跟踪督查,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老党员和当地群众代表对工程进行现场全程质量监督,确保小型水利工程质量,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和民心工程。
强化部门协作。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各司其职,密切合作,财政、农业、国土、水利等部门保持涉农涉水工程项目的联络沟通,确保各部门涉水工程项目的规划、布局与全市水利总体规划无缝对接;财政部门参与工程验收,并及时拨付小型水利工程“以奖代补”资金和管护经费;电力、通讯部门积极开展杆线迁移,保障小型水利工程顺利开工建设;石油、供销等部门保证施工机械用油、配件等物资供应,全力支持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强化宣传引导。印发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宣传工作意见,对各阶段的宣传重点作安排部署,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在天长电视台、政府网站开辟“水利兴修在行动”“镇街领导谈兴修”专栏和编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简报,加强动态宣传和经验交流,着力营造大干水利的氛围和积极引导个人、企业单位和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活动。
强化体制创新。大力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按照“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总要求,全面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推进“两证一书”的发放与签订工作。截至目前,该市培育新型水利工程管护组织38个,颁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证、使用权证共5954套,签订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管护责任书5954份。 来源:滁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