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云博体育手机登录入口!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供水新闻

广西推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见成效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12  浏览次数:424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位于马山县古零镇里民村的里民水库,只见波光粼粼,景色秀丽宜人。

“以前水库承包给个人养鱼养鸭,不仅过度养殖,水里还放榨糖滤泥、化肥及各种饲料,又黑又脏,臭气冲天,甚至汛期还有村民乱放水,危及水库安全。”里民村村支书蒙显春告诉记者,里民水库是小(一)型水库,就在一年多前,由于无专人看管,资金不到位,无钱维护,水库水体污染严重,状况堪忧。

从水源地到农田,像里民水库这样,遍布山间田头的小水库、小塘坝、小泵站、小水闸、支斗毛渠等小型水利工程,由于长期以来存在产权不清、管护主体缺失、管护责任不明、管护人员和经费不到位等问题,陷入“有人用、无人管、无钱管”的被动局面,导致大量小型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明显衰退,安全问题频发。

为改变这一状况,2009年,我区开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2013年,水利部、财政部根据中央对深化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部署开展新一轮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目前我区已完成国家、自治区两级18个试点县改革,涉及工程1.3197万处,颁发权属证书1.2893万本,落实管护主体1.2968万处,并100%明确管护责任,组建用水合作组织983个,落实管护经费8702万元,逐步理顺了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由“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向“既建又管、建好管好”转变。

明确“大产权”

马山县是第二批自治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12个试点县之一。

自2014年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马山县拿出了一套可行的解决办法,一是通过县级财政重点保障水库管护人员工资和工程管护经费;二是制定了小型水库、人饮工程等工程运行管理制度,明确农村人饮和山塘工程的承包人为管护人,切实保障有人管、管得好、用得久。

此次改革,马山县财政共投入70多万元,完成小型水利工程确权2670个,发放工程权属证书1481本,发证率达100%。里民水库便是其中之一。

通过改革,里民水库产权和所有权划给古零镇;涉及公共安全的管理权为县水利局下属里民水管所;水库经营权为里民村。

“水定权,人定心。拿到水库使用权,对于村民来说是一件天大好事,我们将水库承包给人家进行生态养殖,不能放任何饲料,这对于保护水源、改善周边环境卫生起到了很大作用。”蒙显春说,不仅如此,里民水库周边有弄拉、小都百、金龙洞等景点,可以纳入南宁市“环大明山”景点一起规划发展,前景广阔。最近,村里正规划建一条环水库的水泥,还有钓鱼台,搞好水库周边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所有权,明确事权。我区“小水利”体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重点,抓住所有权、管护主体和管护经费三个关键要素抓落实,扭转当前小型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的产权不清、职责不明,从而导致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退甚至荒废等突出问题,实现工程管理“责、权、利”统一,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

有了“好管家”

长期以来,小型水库大都采取以包(租)代管、以看(守)代管等管理方式,工程产权不明确,管理体制不顺。

此次改革,马山县通过小型水库所有权和管理权、使用权分置,管理实现专业化,将全县51座小型水库管理权按就近分片原则全部确权给国营水管单位,解决了小型水库管护主体能力低下,技术支撑不足等瓶颈问题。此外,马山县将涉及11个乡镇151个村(社区)2000多个自然屯的山塘、人饮、小水电工程等小型水利工程确权后,一改过去工程建管脱节的情况,工程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用水通畅,各项农业灌溉得到有力保障,盘活了全县水利工程,改革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以前我们村建了大大小小十二三个水柜,从山上引水或蓄雨水用,可水常常不够吃,还要到一公里外的地方去挑水。水柜没有加盖,不安全也不卫生,可也得吃。”2015年以前,马山县白山镇民族村上局州屯村民梁凤珠常为水发愁。

2015年10月马山县投资58.8万元实施上局州屯人饮工程建设,新建100立方米高位水池一座、净水器管理房一座,铺设镀锌钢管344米,从78米深的地下打井抽取地下水,将水经过净化接入各家各户。

“每吨水价为1元,每年收2次,收取的水费主要用于管理人员的费用支出以及工程的维护。”上局州屯屯长陆盛祥介绍,2015年底饮水工程竣工后,县体改办召开小型水利工程体改确权会议,明确了该工程的产权、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全部归上局州屯所有,并引导群众通过承包管理的模式委托村民管理工程。此后,上局州屯33户人家用上了自来水。“这水很清甜。”梁凤珠说。

改革过程中,各试点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总结出了“以大带小”、“小小联合”、“家庭管护”等多种切合当地实际的工程管护模式。

梧州市八步区将所有小型水库收归国有,确权给国营水管单位,实行“以大带小”管护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用管护人员,采用“1+1+1”方式对水库进行有效管理。

柳江县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分类定性,分类确定权属和分类确立管理模式,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尤其是小型水库值守管理首创了家庭式(父母+儿子)值守模式,以家庭增收和引入候备聘用家庭机制促进值守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有效保证了水库24小时值守人员在岗在位。

合浦县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小型水利工程,统一收归国有;落实专人管理和人员经费,由县政府组织统一签订安全责任书,通过新组建7个乡镇水利站,实现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全覆盖,在小型水库管护上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座小型水库建立以“1名水库职工+2名外聘群众”的专群结合方式加强管理。

试点县通过大胆探索,实现了小型水库管护从“看”向“管”的转变,同时也探索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可复制、易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今年开始,我区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已在面上全面推开,马山县、柳江县、合浦县、八步区等地的成功经验,为面上改革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