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全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完成投资37亿元以上。其中:供水厂新扩建工程投资10亿元,供水厂工艺改造工程投资0.5亿元,新建供水管网投资2亿元,改造供水管网投资2亿元,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投资21亿元,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投资1亿元。
除了提高供水综合能力外,我市还将促进供水厂工艺改造。对现有供水厂生物预处理、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各段工艺路线进行分析,对不能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和水质安全保障性差的落后净水工艺进行全面改造。充分利用现有净水设施,通过降低生产负荷,改造完善滤池、消毒、加氯、自动化等工艺,或增加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等措施改造净水工艺和净水设施,保障供水水质。没有条件改造的水厂,考虑新建供水厂取代原来老旧水厂。“十三五”期间,工艺改造供水厂6座,改造规模总计20万吨/日。
推进供水管网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供水管网系统,改善管压“瓶颈”状况,提升供配水能力,有条件的城市加快构建环状与放射状结合的供水管网布局,实现水源和水厂互补,确保城市安全供水。进一步扩大城市供水范围,有条件的城市,应尽可能通过管网的延伸,将周边的乡镇供水纳入城市供水体系,提高城市周边乡镇供水水质。“十三五”规划建设供水管网长度210公里以上,其中中心城市21公里以上。改造老旧管网170公里以上,其中中心城市52公里以上。
启动应急备用水源保护与建设。增强城市供水系统的应急调度能力,完善应急供水设施及相关设施建设,加快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到2018年底,各县(市)城区均具备双水源供水。“十三五”重点规划建设水源工程10个,其中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水源工程1个。
加快供水保障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供水企业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供水安全监管水平。提高水质检测能力,水质检测能力达到104项。同时,提高供水水质安全监控和预报技术水平,在水厂处理工艺过程中和管网中推广应用水质检测设备,对供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控。
值得关注的是,“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实施城乡供水设施项目37项,其中中心城市有4项。分别是,宁德第二水厂,供水规模3万吨/日,计划年底完工。宁德第三水厂,供水规模5万吨/日,计划今年开工建设,2018年底完工。中心城区输配水管网改造,拟改造管道52千米,2016~2017年拟改造管道3117米,总投资2026万元;2018~2020年拟改造管道29685米,总投资1465万元。中心城区供水管网扩建,拟新建管道21千米,其中七都镇4700米,二都村2776米,增坂村1650米,雷东村3014米,东岐村790米,七都北山村2300米,七都西林村900米,西岐村2500米,留屿村600米,汤湾村1400米。 来源:宁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