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12月27日,引江水正式进入天津市。将近两年的时间,共有超过10亿立方米引江水流入本市。这次,共有来自陕西、湖北、河南三省的30位群众代表前来考察。代表团成员之一,湖北省南水北调办综合处副处长马云告诉记者,通水之后,丹江口库区地区一直大力保护水源。
马云:“每个集镇都建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为了保护水质,只要环保达不到要求都不能上。比如原来云溪是黄姜之乡,主要是面源污染和农业污染,现在全都关停并转,全部砍掉了。水库长期都是稳定,绝大部分指标都是一类水,就是总氮的指标是超一点。”
提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湖北、河南,但实际上,陕西南部山区是丹江口水库主水源——丹江的水源地,多年来,为了确保丹江口水库的水源安全,当地政府一直在进行产业调整。陕西省发改委地区处丁西峰说:“在水源保护上,第一个就是用法律来保护,我们出台了《汉丹江保护条例》,这是我们的地方条例;第二个就是关停了一些污染企业,陕南是陕西最重要的矿区,尤其是重金属,我们现在把小矿基本都关掉了,还有一些造纸厂、黄姜厂基本都关掉了,转型发展,旅游业、服务业、高端制造业。我们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正在制定南水北调陕西水源区的保护行动计划,对未来五年陕南水源区的整体项目进行规划。天津人民放心,我们一定把水保护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通水,从根本上改变了本市的用水格局,也降低了本市的地下水使用量。预计到2020年,本市深层地下水年开采量将由2014年的5.34亿立方米下降到0.9亿立方米以内。天津市南水北调办综合处处长董树龙说:“我们在原有的引滦入津,这个水源的基础上又多了一条,水质常年保持在2类以上,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双重保障。市水务局组织实施了宁河汉沽供水工程、武清供水工程,争取明年汛前投入运行,当这些地区不再用地下水以后呢,我们可以向这些地方配送地表水,保障供水。” 来源:天津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