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记者在河南寨镇康顺达设施园区的连栋智能温室内看到,棚顶的喷头正像降雨一样均匀的喷洒着水雾,经过雾化的水滴洒落在枝叶上,园区内生产部经理纪军告诉记者,微喷系统不仅对作物起到了清洁的作用,还避免造成土壤含水量过多而产生深层渗漏和大量株间蒸发。
密云县是农业大县,农业用水占据重要部分。自2006年以来,县水务局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并根据大中型园区种植作物、需水量的不同,将滴灌、管灌和小管出流等节水灌溉方式广泛运用到密云县17个乡镇、154个村的田间和大棚。同时还取消了农渠、毛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与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相比,节水可达20%-40%以上。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不仅大幅度的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这些灌溉方式,还可以起到改善农田小环境的作用,从而提高农业产量质量,做到节水、增收双赢局面。据了解,目前密云县有农业灌溉面积42.6万亩,已实施节水灌溉面积已达37.9 万亩,预计到2015年将实现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全覆盖。
同时,本市全面推进设施节水、农艺节水、机制节水、科技节水。物联网、智能灌溉系统、雨水收集、水肥一体化等大批综合化的高效农业节水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为北京农业节水增添了诸多亮点。顺义区赵全营镇都市型现代农业万亩方通过引进物联网技术,提升了基地节水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技术人员只需要在手机和电脑上轻轻一点,就可以根据玉米的水肥需求规律,将相应的水肥混合液定时定量输送到田间,大幅度减少了用水量和施肥用工。去年,借助高效节水设施和农艺节水技术,全市实现节水2000多万立方米。
本市还大力推进雨水回收利用,去年全市设施蔬菜集雨窖(池)总容积10万立方米,畜牧高效集雨节水工程实现总容积6万立方米,共回收利用雨水约50万立方米。在密云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综合试验基地里,雨水通过温室棚膜和渗水管道流入容积70立方米的地下集雨窖,以满足下半年作物的用水需要。这是膜面集雨节水技术,目前全市现有膜面集雨示范区3450亩,已覆盖京郊10个区。
到2020年,全市粮经、蔬菜、畜禽、水产4个行业用新水的总体目标将减到4亿立方米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一步提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高效节水农业样板。 来源:吴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