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云博体育手机登录入口!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节水兴农促增收——武威市节水农业发展纪实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1  浏览次数:509
     近年来,武威市坚持把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作为深化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成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举措,初步形成了从输水到灌水、从工程到管理、从微观到宏观的立体化、多样化、系统化高效节水农业格局,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数据显示,全市农业用水量由2009年的14.85亿立方米减少到2015年的11.33亿立方米,减幅23.17%。2015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28万亩,占全市总灌溉面积的32.6%。

一、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国家级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科学确定了“压减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保证工业用水”管水治水用水思路,努力破解“结构性缺水+资源性缺水”的难题。

在凉州区羊下坝镇五沟村日光温室滴灌节水示范点,一座座大棚内生机盎然。村民徐富兰正在自家西红柿大棚里修剪西红柿枝叶。徐福兰共搭建了90米长的两座日光温室,从今年4月份开始,西红柿已陆续成熟上市,每天都有收入,徐福兰一家高兴地合不拢嘴。五沟村日光温室示范点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等蔬菜作物。日光温室均安装了滴灌设施,亩年均产值达4万元,亩均节水140立方米左右,单方水效益53元,是传统农业收入的几十倍。据示范点工作人员介绍,该示范点还把日光温室滴灌技术系统与配套的农业气象监测站、水肥一体化系统、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视频监控和远程视频诊断系统有机结合,实现了自动灌溉、自动施肥、自动降温,提高了管理水平,真正实现了节水增收。

2012年,借助国家大力实施高效节水工程建设,支持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的机遇,武威市积极申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总面积202.07万亩(河水灌区165.35万亩、井水灌区36.72万亩),并列入《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占全省计划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近三分之一,三县一区也相继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序列,为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规划依据和项目支撑。同时,依托武威市中心灌溉试验站,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了全面的项目合作和学术交流,开展专题课题研究,狠抓各项节水技术推广,加快节水灌溉先进科技成果的集成、转化和应用,使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得到有力的科技支撑。

通过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和农牧区高效节水示范项目,武威市2015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28万亩,占全市总灌溉面积的32.6%;水资源综合效益由2009年的10.5元提高到2015年的26.3元,单方水综合效益提高150%。

二、6月6日,凉州区清源灌区葡萄大田滴灌示范区万亩葡萄基地里,一排排黑色的细管均匀地铺设在葡萄架下,细管表面一个个滴灌眼安静地滴着水滴。距离葡萄棚百米远的监控室内,工作人员正在电脑上监控滴水时间、地点。

“膜下滴灌好处就是多,铺设了滴灌的地块,只需推闸、放水、拧开关就可以了,种子、肥料、覆膜‘一勺成’,省水省电不说,比以前还能多增产。”通过设施节水技术示范,使膜下滴灌较地面灌溉亩均节水250立方米,节水率达到5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20-30%,亩均效益提高200元以上。实实在在的实例,让村民们看到眼里,大家将节水滴灌工程的好处概括为四点:节水、省劳动力、节地、增产,自发开始在日光温室大棚里全部安装膜下滴灌系统。

市农技中心主任彭治云告诉记者,漫灌、地面灌溉等常规灌溉方式解决不了武威水源严重短缺的实际问题,更满足不了当前农业发展形势的需求,这样的情况下,膜下滴灌工程如期而至,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吹响了农业转型的号角。

“武威市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的发展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提高了水利用率,缓解了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市水务局副局长胡卫东说。通过一系列农业节水措施的实施,全市农业用水量由2009年的14.85亿立方米减少到2015年的11.33亿立方米,减幅23.17%,在全市农业用水总量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保持了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传统渠道输水和地面灌溉的灌溉定额相比,管灌工程亩均节水约30-40%,滴灌工程亩均节水约40-50%,微喷灌工程亩均节水约50-60%。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实现适时适量的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提高了农作物的灌溉保证率,同时灌溉周期缩短,浇水及时,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促进了农产品增产增收。经统计调查,全市农业单方水效益由2009年的3.60元提高到2015年的8.92元。高效节水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农业用水量明显减少,有效缓解了区域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和地下水的开采强度。同时,田间肥力得到保护,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后,由于灌溉用水量、灌水时间减少和灌溉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耗油量、用电量、劳动强度和灌溉用工量相应降低。

三、2015年8月,武威市建成了市、县区、灌区三级水资源监控中心,创新了武威水资源管理模式,强化提升了水资源监管能力,通过实时在线监控、网络统计传输、会商分析预判,可以科学合理地调度使用水资源,更进一步精细化落实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措施,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发挥技术保障作用。记者看到,清源灌区葡萄大田滴灌示范区的首部管理房,点击房内触摸屏或发送手机短信,即可开启或关闭田间电磁阀,执行灌溉计划,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灌溉。在清源水管所会议室内,一摞摞的水资源管理文件、用水详情记录表及违规用水案例表整齐地摆放在办公室里。清源水管所所长李福泽说,农户用水详情全有记载,通过技术化的手段可以让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更好地落地生根。

近年来,武威市积极建立完善“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灌溉用水制度和“明晰水权、定额管理、节约有奖、转让有偿”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年度水资源分配方案,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逐级落实到各级监管单位、各乡镇、各个行业和每个用水户,积极推行水行政网格化、水权实名制、水电共管、轮次控制等精细化管理,完善水资源使用权用途管制措施,公平保障农业基本用水。同时,积极推行农业差别水价,对设施农业、大田滴灌种植作物地表水、地下水水价优惠分别不低于20%、50%,对传统灌溉方式种植的小麦、玉米等地表水、地下水水价分别上浮20%、50%,对特色林果业及生态用水水价优惠50%。以价格杠杆撬动水资源高产出、高收益的产业配置,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胡卫东说,今年以来,武威市按照“系统规划、规模建设、农田灌溉末级管网全覆盖”的思路,全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2016年计划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力争完成25万亩,预计2020年全市累计达到220万亩以上。   来源:武威宣传部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ios开云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