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管网:
建设体量达万亿 地下管廊公司分享行业蛋糕
本报记者 舒娅疆
5月24日,国家管理层考察武汉中央商务区地下综合管廊时强调,要积极探索PPP模式,通过完善回报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管廊建设,发展地下管廊是城市品质提升重要举措。
资金体量将达4万亿
国金证券分析师李立峰曾经表示,自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起,中央层面针对城市管网建设的相关政策一直处于持续重视推动的状态。而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11年底,中国城市仅供水、排水、燃气、供热四类市政地下管线长度已超过148万公里。如果按照综合管廊的设计模式,将这几种管道设计为一体,建设管廊长度约为37万公里左右,不计算拆迁等成本的情况下,其资金体量就将达近4万亿元。
据介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开工地下管廊 2000公里以上,住建部则提出力争开工3000 公里,按照每公里造价1亿元估算,将拉动 2000~3000 亿元投资。 长期来看,相关建设规模有望达到8000 公里/年,最终 20~30%的城市道路下面都会有地下管廊。
事实上,近几年涉及地下管廊、城市管网建设等相关的项目已在国内多省市展开。资料显示,山东省提出5年80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而仅济南市将新建4条地下综合管廊,总长度会比目前的15.35公里增加49公里。截至2015年底,昆明市主城城市排水管网达5569公里,“十三五”期间,昆明将加大城市排水管网的投入和建设力度,计划建设管网558公里,更新改造老旧排水管网267公里,共计825公里。
地下管廊公司业绩将大增
长江证券指出,目前我国城市管网建设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目前我国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面临强降雨,快排模式无法解决汛期涝灾。另一方面,我国城市管网建设增速慢,此外,城市管龄较高,且管网质量普遍低于国际水平。有分析表示,在洪涝灾害防治的初期,水利和地下管廊等建设将会加快,相关行业将最为受益。
从资本市场上,涉及地下管廊和城市管网等相关业务领域的公司包括了青龙管业、金洲管道、纳川股份、隧道股份、国统股份、数字政通等。而在政策面不断升温和洪涝灾害来袭催化效用释放的大背景下,分析人士建议投资者关注相关领域的投资机遇。
潜力股精选
国统股份(002205)中标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
国统股份主营PCCP管材,该项业务2015年在公司主营收入中占比达到96.91%。5月23日公司发布公告宣布成为“河北望都经济开发区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一期)PPP项目”的中标联合体单位,该项目公共产品包括综合管廊及道路、污水、雨水、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共4854m。据悉,这将为公司后续的PPP项目的开拓和合作提供经验,对公司未来业绩和市场形象产生长期有利影响。工程建设完成后,特许经营收益将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金洲管道(002443)受益“一带一路”的管道龙头
金洲管道被认为是A股市场上受益于“一带一路”的管道龙头企业。今年1月,公司与北京富贵花开、富贵金洲投资签署《关于共同参与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的合作协议》,拟充分利用各自在海绵城市与综合管廊项目中规划、投融资、开发等专业领域的信息资源、项目资源等系统优势,共同搭建海绵城市与综合管廊建设的PPP项目平台,打造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的创新示范PPP项目。此次合作被认为有利于公司的战略发展和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数字政通(300075)收购金迪布局地下管网业务
东北证券分析师闻学臣表示,数字政通早前提出非公开发行并拟投资9.02亿于智慧城市综合信息服务项目。立足公司传统业务客户的优势,结合公司智能泊车业务与2015年公司收购金迪布局地下管网业务的多元业务积累,有望提高公司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未来公司有望从软件走向服务和数据业务;加大公司在重点城市的智能泊车、智慧管网等垂直应用领域开展;以BOT、PPP等方式承接智慧城市总包业务等。数字政通基础业务扎实,看好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海绵城市:
水弹性城市建设推进 产业链个股被资金盯上
本报记者 康曦
今年以来,各地暴雨不断,让海绵城市的概念再次升温。所谓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试点城市已选出
2012年,海绵城市的概念首次提出。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国信证券预计,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1.5亿元,若要实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015-2020年投资规模估计在1.8-2.5万亿之间。行业前景广阔。
从国家动作来看,海绵城市的建设在不断推进中。2015年4月,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公布,入围的有重庆、湖北武汉、福建厦门、陕西西咸新区、江苏镇江、吉林白城等16个城市。
利好园林与管道公司
今年4月22日,《2016年海绵城市试点竞争性评审》会议产生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共14座城市入选,包括福州、珠海、宁波、玉溪、大连等。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建设期三年,给予了地方很高的积极性,全国形成一股海绵城市建设热潮。
国信证券指出,相比第一批16个数量相当,同时第二批试点城市中更多一二线发达省会城市,财政支付能力较强,预计后续项目落定将快于第一批,看好海绵城市投资主线,龙头公司如东方园林、聚光科技、云投生态、江南水务。
华金证券认为可以从三条主线来把握投资机会,海绵城市建设拥有三大切入点:第一,园林、生态修复产业,建议关注东方园林、铁汉生态、蒙草抗旱;第二,管道、渗水材料,建议关注利欧股份、东方雨虹;第三,市政工程及污水处理行业,建议关注华控赛格、武汉控股。
国海证券也十分看好海绵城市的投资机会,未来市场空间有望达到万亿级别,随着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名单出台,未来相应投资有望加速,建议关注华控赛格与东方园林。
水利建设:
防洪需未雨绸缪水利建设率先受益
本报记者 康曦
各地持续的降雨,让长江流域汛期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防汛形式极为严峻。据洪灾发生的时间顺序,投资机会分为灾前防御、抗洪救灾中和灾后重建三个阶段。在灾前,投资机会在于水利设施的施工、水文监测预警等水利信息化设备生产类企业。随着降雨的持续,防洪概念股将有望受到资金追捧。
水利股开始受益
为了防洪,目前,各地已经加快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南京溧水区已经未雨绸缪,投入15亿元整改水利工程隐患,全面启动各项防汛准备工作,提升全区防汛基础能力;江苏盐城市的“智慧水利”系统建成以来,成功指导了多次强降雨等恶劣天气的应急预防工作。
提前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可以防患于未然。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在今年3月提到防洪工作时也表示,要努力夯实防抗基础。加快水毁旱损水利工程修复和应急度汛工程建设,抓紧修订完善各类调度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防汛抗旱抢险应急队伍建设,备足防汛抗旱物资。
业内人士表示,在洪涝灾害防治的初期,水利等建设将会加快,相关行业将最为受益。同时,水利所涉及的基础原料,如钢铁、水泥等行业也会受益于工程建设的推进。就上市公司而言,钱江水利、安徽水利、葛洲坝等公司涉及水利相关业务。
“十三五”计划建设172个重大工程
除防洪这一需求外,水利建设也是拉动投资的重要手段。在地产投资和经济增速持续走弱的背景下,基建投资仍是稳增长主要抓手。在“铁公机”已饱和背景下,水利、海绵城市、地下管廊成为新方向。2015年10月13日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管理层明确指出“精准实施定向调控,加快推进水利、中西部铁路、棚改、城市地下管廊等重大项目建设”,其中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一起成为了传统基建投资中被重点提及的三驾马车。
去年5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今年1月水利部在京召开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指出要做好今年新开工的引江济淮等20项重大工程开工准备,确保全年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广发证券认为,随着目前水利工程开工建设进度进一步提速,,水利投资回暖较为确定,管材行业景气有望逐步回升。
中国中投证券也看好水利建设的投资机会,其指出,水利建设投资未来在国家经济稳增长以及大力发展水利工程等的政策背景下,多年来的增长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延续。十三五规划中重点提出了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田水利,发展节能环保等要求;建议关注水利工程以及从事交通工程勘察设计等的未来投资机会。 来源: 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