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迅速跃升为各行各业年度行业热词。2016年,“互联网+”热度依旧不减,尤其在农业领域,如何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成为无数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近日,为加强农业信息技术融合,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农业部、发改委等把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该方案指出,“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部署要求,对“互联网+”现代农业提出了三年的具体实施细则。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三农”的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取得明显进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基本实现,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专家认为,互联网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助推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地区的农民也随之华丽转身,成长为新型农民。电商、“互联网+”等新产业、战略,给农民、农业带来了新的、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互联网+”注定将给传统农业带来深刻改变。把农业的方方面面和“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理念结合起来,也必将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给农业转型带来新契机。我国农业部、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方案》,不仅说明参与部门的广度将覆盖所有涉及互联网和农业发展的重要部门,还传递出在未来三年内“互联网+”现代农业也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意味着,以往传统农业发展的弊端将逐步得到改善,农民也将切身感受到互联网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
按照《方案》要求,实现“互联网+”现代农业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坚持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强化应用、引领发展的推进策略,着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推进农业在线化和数据化,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为此,《方案》提出了11项主要任务,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几大方面进行了工作部署。
专家强调,信息化改造将是未来发展现代农业、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手段。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意义不仅仅解放了农民的双手,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新的生产和商业模式,为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新动力。
贵州西部农产品交易中心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来源:西部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