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允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牵手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引用物联网先进技术,“蔬菜大棚”变身“智能工厂”,实施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生产,实现蔬菜种植优质、高产,助力“智慧农业”发展,打造“四川一流、川南第一”蔬菜产业品牌。
走进园区蔬菜大棚就像进入了蔬果王国,特别新奇,满是惊喜。一排排整齐的蔬果长得正欢,特长的丝瓜、超大的南瓜、五彩缤纷的番茄,琳琅满目,大开眼界,引得游人拍照不停……
这么大的蔬菜大棚里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工人的身影,在这里,少了泥土味,多了现代气息,一个个大棚,更像是一个个现代化的智能工厂。
这得益于引用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江阳区农林局农技站站长李显峰带笔者走进智能温室大棚的管理中枢——物联网终端系统控制室,感受科技的魅力。
物联网终端控制系统由无线传感器、远程控制终端和信息管理平台共同组成,实现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系统实时采集空气温度、湿度、PH值、风速等数据,同时还能及时给用户发出预警信息,用户收到预警信息后,通过手机就能实现对棚内设备的远程控制。
李显峰介绍,在这200亩蔬菜大棚内安装了近100个探头,每个棚内都安装了360度高清摄像头,可及时查看园区作物的生长情况。传统农业中的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完全凭感觉,靠经验。而如今,在董允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都有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实现按需供给,让蔬菜种植不再跟着感觉走。
技术人员王庆亮正在查看番茄长势情况。“哪个阶段需要什么养分,蔬菜上面长了什么虫,需要用什么药,我都了如指掌。”王庆亮满脸的“得意”,通过精准的控制,可创造适合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从而大大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足不出棚给蔬菜看病,“千里眼”给出诊断意见,“大棚管家”不仅可以遥控大棚,还能够给蔬菜进行远程诊断看病,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有效防治病虫害,方便、省心多了!
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时间成本,原来一名管理员最多能管理50亩地,现在可以管理700亩地。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种好菜、养好花了。科技含量增强了,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步伐也加快了。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