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3 月 22 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 ,3 月 22 ~28 日是第二十九届“中国水周” 。联合国确定 2016 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就业” (Water and Jobs) ,我国纪念 2016 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党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水情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判断“十三五”时期水资源严峻形势的基础上,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针对水资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指导方针和总体要求。我市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水生态退化、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不同程度存在。我们要以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为契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核心,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惜水、节水、护水意识,全面推进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一极两带” 、 “一个中心,四个怀化”战略。
一、坚持总量控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一是完善水资源规划。 要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需水管理为核心,抓好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等专业规划的编制,充分发挥规划的基础导向作用,实现规划的刚性约束作用。要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 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 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二是加强水资源论证。着力推进水资源论证的覆盖面,把水资源论证工作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的前置条件,把水资源管理红线指标和规划控制性指标作为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前置条件。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从源头上把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关,坚决卡住高耗水、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使水资源论证从取水环节向用水环节,从微观层面向宏观决策层面延伸。三是严格取用水管理。以流域为单元,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并实行严格的取用水管理,对超过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一律不再审批新增取水。各行政区按照取水许可总量指标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实行行政区域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任何地方和任何单位要严格执行,不得突破。
二、坚持绿色发展,科学管护水资源
一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饮用水水源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要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监督管理,实施以“监测监控,隔离保护,环境整治,生态修复”为主要内容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建设,积极推进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和城市应急备用饮用水水源建设,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完善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保障应急状态下的供水安全。二是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水功能区管理的各项制度,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研究提出分阶段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严格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强化入河排污总量的监控。三是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加强省、市、县边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取水排水、 入河湖排污口计量监控设施建设 ; 完善水资源管理系统,建立完善水资源管理 “三条红线”控制监测网络;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和水位双控制,抓好地下水涵养与保护,加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逐步实现采补平衡。
三、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水资源
坚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以水定产业、以水定项目、以水定发展,不断调整优化用水结构,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一是抓好重点领域的节水工作。 重点抓好发电、纺织、化工、造纸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减排技改,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坚定不移地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加快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灌区改造、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强化生活与服务业用水管理,做好重点用水单位监控管理,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产品,建设节水型社区。二是加大典型培植和宣传力度。 通过经济杠杆调节, 增强用水单位和个人节水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全社会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工作。建立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管理制度和安全监管机制。研究建立合理的再生水价格机制,探索建立以奖代补等鼓励污水处理回用的政策措施。
四、坚持统筹兼顾,严格管理水资源
一是完善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各级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工作。二是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流生态修复,促进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积极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通过清淤疏浚、河湖整治、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和美丽乡村。三是全面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城市和农村、水源和供水、供水和排水、用水和节水、治污和回用一体化管理的水务综合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水权、水价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不断强化水资源节约与保护。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管理、优化配套、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怀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