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但突如其来的洪水内涝曾让这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饱受困扰。
防洪工程,是一座城市的良心。近年来,平湖市以“智慧水利”治理城市内涝成效显著,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城市防洪自动化控制系统。据浙江省水科院评价测算,该工程直接经济效益达到6.4亿元,城市防洪系统智能化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日前,在平湖市城市防洪工程管理控制中心,记者亲身体验了“智慧水利”的智能、高效和安全。只见该中心负责人冯磊轻轻点击鼠标,附近的嘉兴塘闸站随即发出机器轰鸣声,自动关闭水闸、开启水泵。据了解,这套智能化城市防洪系统由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操作系统、交通指挥系统(内含语音系统)、图像监视系统、安防系统、水位监测系统等组成。“不需要到现场,只要在中控室用电脑远程操作,就能对工程所有设备、设施进行监控和运行操作。”冯磊告诉记者,整套系统总投资约750万元,是周边地区首套完整的、系统的水利工程远程控制系统。
记者了解到,平湖市城市防洪工程于2006年开工,至2009年基本完工。建成面积为13.6平方公里的城市防洪大包围圈,实现了城市建成区域的全覆盖,形成堤线总长16.9公里、节制闸17座、泵站7座“三位一体”的防洪体系。“工程建成初期采用现地操作模式,需要管理人员44人,接到运行指令后,至少3人一组到各水闸现场逐个关闭闸门、开启水泵,17座水闸全部投入运行需4至5小时。在水闸运行期间,还需有人在各个泵站现场操作管理。”冯磊告诉记者,自2010年采用自动化控制后,目前仅需管理人员4人,2小时后即可使工程全部投入运行,迅速有效降低城市包围圈内的水位,同时节省了大量办公设施、车辆等配套投入,相比现地操作模式年节约管理经费200万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自动化控制系统有效避免了人员直接在大风大雨的极端天气中奔波作业,排除了安全隐患,从而实现了以“机器换人”达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的。
如今,智能化城市防洪系统已纳入平湖市防汛会商系统,可以实时采集整个城防工程的水文、电气、图像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后,传输至该市防汛指挥中心,使防汛指挥中心能够实时了解防洪工程现场运行情况,及时掌握城区防洪资料,为领导决策、部署防汛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防指领导在综合决策后,直接通过智能化防洪系统下达指令,由防洪工程管理单位实施工程远程操作运行,极大提升了防汛指挥能力和现场监控能力,提高了防洪工程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和运行管理效率。
以“智慧水利”治理城市内涝,平湖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截至目前,该市城市防洪工程共运行61次,合计592天,向外河排水7514.1万立方米,将包围圈内河水位控制在1米至1.3米之间,确保了平湖城区包围圈内不再受淹,有效抵御了洪水侵袭,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成为全省领先的治涝“样本”。 来源:嘉兴在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