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回顾过去五年,我市水利建设硕果累累:防洪除涝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深化,饮水安全进一步加强,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进一步提升。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水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得以构建,从体制上做到了城乡河道防洪、排涝、供水、节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了“九龙治水”到“一龙管水”的转变。
2016年是“十三五”起步年,也是南京水务元年,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五型经济、完善城市治理系统,对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水平、推进水环境治理提出明确要求,并把黑臭河道整治、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加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水平、完成排水达标区创建、逐步补齐城市污水处理和排水设施短板等水务建设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回顾2015】
【回顾2015】
【前言】
适应新常态,实现新提升:
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适应新常态,实现新提升:
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谋划新思路,推动新发展
紧扣“一条主线”,促进“五水和谐”发展
围绕水利现代化目标,统筹推进“五个水利”
围绕水利现代化目标,统筹推进“五个水利”
围绕“争先进位开创新业绩”,努力推进重点工作
“十二五”期间,全市水利现代化综合得分从2010年78.9分提高至2014年86.8分,预计2015年自测将达到90分,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22项指标中有20项达到基本现代化水平,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着力推进安全水利,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历经四年建设已完成;水阳江近期防洪治理工程总体形象进度达85%;长江新济洲河段河道整治工程20.24公里河道整治基本完成。开工建设固城湖、石臼湖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秦淮东河先导段九乡河治理应急工程等重点工程。防汛救灾决战决胜,所有险情得到了及时有效地控制,没有造成一例人员伤亡,取得了防汛抢险全面胜利。
着力推进资源水利,供水节水能力进一步增强。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控用水总量红线,全市用水量控制在45亿立方米以内,严控用水效率红线,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创建“三区一校”节水载体50个,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至18立方米以下。完成长江夹江、江浦浦口、固城湖、八卦洲上坝四个水源地达标建设,编制完成《南京市应急水源地规划方案》。围绕全市农业布局,实施了6个农田水利重点片区、5个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连片治理,以及60座泵站、5条翻水线改造等建设,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15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
着力推进生态水利,水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持续推进水美乡村建设。完成了农村河道河塘疏浚土方3000万方,新建20个省级“水美乡村”。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做好外秦淮河引调水改善水环境工作,保障“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动期间良好水景观。认真做好水库移民工作,重点推进8个“美丽库区、幸福家园”水库移民项目建设。
着力推进法治水利,依法管水能力进一步增强。
水利立法工作不断加强,完成了《南京市农田水利条例》、《南京市水文管理办法》、《南京市水土保持办法》三项立法工作。
着力推进人文水利,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着力强化水利文化建设,加强南京传统水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以水文化为灵魂开展水利规划设计,提升水利建设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打造的具有南京特色的“点、线、面”小流域样板工程,在全国首批四个国家级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中获评三个;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水利风景区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推进我市水生态文明的建设;《南京市农田水利条例》等法规的出台,推动我市依法治水走在全国前列;《南京城市防洪规划(2013-2030)》在全国率先通过省政府批复,为做好下阶段南京城市防洪排涝建设和管理工作打好基础;在全省率先开展水利分级分类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实行水利项目“菜单式”申报方式;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省骨干河道管护项目绩效评价、市管河道及中型水库工程管理三项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水利现代化工作推进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江宁区牌坊小水库
加快推进防洪工程建设,实现城乡防洪保安能力明显提升
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现代农业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加快推进水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加快推进城乡管网改造,实现城乡供排水和污水管控能力明显提升加快推进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实现城市水环境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加快推进水务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水水平明显提升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短板提升,水利现代化综合水平明显提升 加快推进水务干部队伍建设,实现水务干部整体素质水平明显提升
加快推进防洪工程建设,实现城乡防洪保安能力明显提升
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现代农业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加快推进水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加快推进城乡管网改造,实现城乡供排水和污水管控能力明显提升加快推进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实现城市水环境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加快推进水务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水水平明显提升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短板提升,水利现代化综合水平明显提升 加快推进水务干部队伍建设,实现水务干部整体素质水平明显提升
今年,全市水务工作总体思路概括为“15815”:即紧扣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提升“一条主线”,积极践行“安全水务、资源水务、生态水务、民生水务、法治水务”,促进“五水和谐”发展,着力实现城乡防洪保安能力、现代农业水保障能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能力、城乡供排水和污水管控能力、城乡水环境治理水平、依法治水水平、水利现代化建设水平、水务干部素质水平等“八个明显提升”,全力推进长江新济洲河段河道整治、防汛消险、积淹水片区改造、排水达标区建设、供水设施建设年度工程,继续推进秦淮东河一期工程、石臼湖固城湖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区域骨干河道治理、城市河道整治、农田水利连片治理、区域河湖水系连通等工程,开工建设新一轮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水源地保护与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泵站及翻水线改造等“十五项重点工程”建设。
重点加快流域性和区域性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完成长江新济洲河段河道整治工程,加快推进石臼湖、固城湖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和秦淮东河一期先导段九乡河治理应急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句容河、八百河等省区域治理项目。启动实施句容南河、外秦淮河、解溪河、一干河等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四个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完成各类险工隐患消险九十处,有效提升我市流域防洪达标率、区域防洪除涝达标率和骨干河道治理率。
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现代农业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加快打造“三带、九片、二十七个核心示范区”,实施6个农田水利重点片区、5个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连片治理,改造60座泵站和5座小型翻水线,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8万亩,着力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增强农业抗御水旱灾害能力。
加快推进水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强化落实“三条红线”管理。创建各类节水载体40个和一批节水型学校、教育基地建设及工业园区。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河湖水环境治理和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完成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清淤约1700万方,建设水美乡村15个,实施6个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确保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开工建设一个应急备用水源地。提升水利现代化指标中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标,进一步补齐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短板。
加快推进城乡管网改造,实现城乡供排水和污水管控能力明显提升
集中改造汉中路、环陵路岔路口等21处积淹水点,减少汛期隐患。强力推进临排许可工作,坚决纠正施工工地乱排乱接行为,坚持汛前管网清疏制度,确保管网排水功能正常发挥。新建、改建供水管网90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新增污水主次干管15公里,新增片区到户支管50公里,完成主城286处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
加快推进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实现城市水环境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会同相关部门完善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系统,逐步消除雨污混接现象,改造沿河截流系统,利用冬季枯水期进行清淤,科学规划不同片区调水、引水方案,重点推进城市河道整治工程,基本完成建成区36条(段)黑臭河道治理。
加快推进水务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水水平明显提升
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防汛防旱管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水资源调度配置和水行政执法管理机制体系;发挥科技兴水作用,抓好水务应用技术研发、高新科技应用和科技普及推广,推进智慧水务建设。
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短板提升,水利现代化综合水平明显提升
在继续巩固和保持水利现代化优势指标的同时,重点安排项目和资金用于主攻水利基本现代化薄弱环节,提升流域防洪达标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水平等薄弱指标,力争水利现代化综合评分达到90分。
加快推进水务干部队伍建设,实现水务干部整体素质水平明显提升
加快转变水务工作职能,着力打造服务型机关,加快造就一支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水务干部职工队伍。
紧急抢修水利设施。
市水务局2016年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重要宣传活动安排表
整治后的营防横河。
︻链接︼
世界水日: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水利部确定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为“中国水周”。今年3月22日至3月28日是第二十九届“中国水周”。
联合国确定的今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为:水与就业(Water and Jobs)。水利部确定我国纪念2016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今年“水周”期间,一系列主题活动将在我市陆续开展。 来源:南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