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智慧水务的畅想
背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3月5日全国人大所作的报告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强调要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其实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治理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供电、公交和防洪防涝设施等能效建设,达到让城市生活更便捷、环境更宜居的目的,实现城市的善治。
当智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必然产品。
主题:未来智慧水务的畅想
话题:
1、 智慧水务的基本概念;
2、 智慧水务之供水;
3、 智慧水务之排水;
微水会主体内容
在介绍智慧水务之前,需要了解智慧城市,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品。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 潘云鹤 表述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将当代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各种高新技术融入城市的各个系统,形成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升级发展。
仇保兴 (国务院参事、原住建部副部长、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内容和途径中提到:
智慧水务,包括城市排水、污水处理、安全供水、雨水收集与防灾等,这一系列改进通过硬件建设是不够的,需要软件设施的加强。
智慧水务是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必然产生的一部分,而智慧水务的建设,不仅需要硬件支持,也需要软件支持,利用传感器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手段,最终达到增收、减支、人性化的目的。
基础概念: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不仅仅是ict,包含了四张网。城市水网,交通网,能源网与信息网。
水的问题,在城市建设的一级指标,包括三个部分,供水,排水,水循环,另外还有一个城市地下管线的工作。
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是通过数据采集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传感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排水设施,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并可将海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
智慧水务的优势:
1.及时准确地感知监测数据,提供智能决策
2.三维可视化管理,管网调度效率高
3.设备自动化控制节约能耗,降低成本
4.标准化流程,规范化处理,提升政府的应急响应能力
5.实时监测、科学预警,保证居民用水安全,保障城市安全
6.统筹全城,科学、合理地分配水资源,提高水务运营管理水平
7.改善水利条件,提升人民生产生活水平
智慧水务建设至少要考虑城市及居民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饮用水安全的需要、宜居水环境及安全的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城市管理的需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以及城市高效用水的需要、城市雨水利用与防涝的需要、城市污水处理的需要,还有城市水系平衡的需要、城市环境用水的需要、城市水生态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需要、城市水环境安全的需要。
智慧水务之供水讨论:
观点碰撞:
智慧化对传统供水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增收、减支、人性化。是否智慧化,就要看是否具有三个功能,是否经济上合算,一票否决。
对于水司,增收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先拿到钱才是最重要的。钱在人手,人是用户,这是重点。
减支是其次,就是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对于水司有时积极性并不很高,因为是国企。老话讲:省吃俭用不如拼命挣钱。成本降低有空间限制,挣钱则没有上限。
人性化包括两方面:水司员工和水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智慧化的重点,因为用户是人,有人才有一切,有人就有一切。
而智慧供水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线监测,远程感知。
2、远传抄表,在线监控。
3、管网数字化,地理信息。
4、水司、用户交流信息平台化。
5、漏损瞬时在线分析,主动检漏。
6、仿真建模,灾害预防。
同时,参照智慧城市,智慧水务也可简单总结归纳为8个字:感知,互联,应用,人性。
1、感知:全面透彻的感知,全面、准确、及时地获取到水务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信息感知的渠道可以是物联网,也可以是正在使用的各类MIS系统,也包含手工填报数据等。
2、互联: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联、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互联,系统、设备、网络等之间的相互连接。
3、应用:基于信息感知和泛在互联的基础之上,适用于水务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工作各类工作。与传统的MIS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此处的应用应努力实现类似于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
4、人性:智慧水务的最终目的是将人从繁琐基础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做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最终体现在人性和创新上。这个也是智慧水务的根本所在。
王浩院士在智慧水务论坛上提出:智慧水务总体架构包括智慧水务主动服务体系、智慧水务智能应用体系、智慧水务立体感知体系、智慧水务自动控制体系以及智慧水务支撑保障体系五部分。
智慧水务应该跟智慧城市一样,需要经过基础设施建;泛在互联、服务整合;智慧应用这三个阶段。
智慧水务首先要解决的是供水企业与水用户之间信息交流的智慧化,因为这个环节信息量最大,交流成本最高,很多企业功能因为没有智慧化而无法开展。
智慧水务的最终目的是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
智慧水务,水司的信息化建设也是智慧水务的一部分,地方水司主导推动,才能使整个水务系统智能化起来。
精彩答疑:
1、什么叫智慧水务?
智慧水务,与智慧城市一样,有人说面前大多是水务管理的智能化建设,信息收集,数据分析等等。我们碰到的问题是,城市如上海水务集团,他们需要的是如何解决他们管理的水的漏水问题。他们信息化水平已经很高了。陕西水务,主要是统合省内84个县的水务系统的信息化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不管叫不叫智慧水务。还是需求导向。看人家需要什么。
2、智慧水务的核心?
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是智慧水务的核心部分。
3、智慧水务的人性化是什么?
人性化:我知道水是怎么来的,还知道怎么用的,可查我用了多少。
4、现在最需要做的是,老百姓在手机上可以直接看到水表瞬时数据,为什么大家都不做?
一个是水司有所保留,另外也是一个需求跟需要的问题。大数据还是处在概念炒作,没有真正实现大数据化。也有局部在试点。
5、什么是大数据?
用户的用水信息是大数据;管网的布局也是大数据;水质是大数据;等等。
大数据是意义不在于数据有多少,而是你那它干什么,挣不挣钱,能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6、DMA系统能否确定漏水位置?
DMA分区计量是一种整体监测可以漏水大区域的方法,需要集合流量计和logger来分析计算MNF(最小夜间流量),DMA分析道管段500米,存在一个有效感知范围。DMA+GIS对于爆管会多出15-30分钟反应时间,并且漏水分三种情况,背景漏水,暗漏和明漏, logger不能确定漏水位置,确定漏水位置的只能使用相关仪加人工查漏。 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