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水渠
全省投资288.5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电视会议上了解到,今冬明春,全省规划投资288.5亿元,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4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46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99万亩,新增“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580万亩,提升200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水平。年底前,1053个贫困村实现全部通水,49处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到2016年底实现7.57万人脱贫,到2017年底剩余8.98万人全部脱贫。除此之外,南水北调配套工程38个供水单元主体工程年底前也将基本建成。
我省将在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前提下,挖掘雨洪水资源,用活、用好黄河水与长江水,并保证入海淡水量,保证海洋生态需要,统筹各河流流域的上下游和左右岸情况,确保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21项雨洪资源利用工程今年完工
作为经济文化强省,山东长期受制于水资源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水平的1/6,属于北方严重缺水地区,同时经测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到2020年山东用水量将比当前上涨40亿立方米到50亿立方米。副省长赵润田表示,要加速推进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年底前基本完成2014年安排的21个工程项目,今年的17个项目要尽早全面开工。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这21个项目包括建设1项调水工程、增容6座大型水库、新建2座山丘区水库与12座平原水库,工程全部完工后预计新增供水能力约6亿立方米。
根据规划,我省在2025年新增兴利库容35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38亿立方米,其中一期工程2016年前实施,重点缓解“两区一圈一带”等区域水资源短缺矛盾。
我市破解灌溉最后一公里难题
我市今年完成了2014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4亿元,涉及章丘、平阴等五个县(市)区,包括高标准农田水利示范县、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和一般小农水重点县三种形式,共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9.2万亩,渠道整治工程面积2万亩,可新增灌溉面积1.9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2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2万亩,新增节水能力610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万吨。记者了解到,济南市2014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充分总结过去几年的经验,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人员深入项目镇村,对项目区情况详细摸底,充分征求群众意愿,调动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积极性。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