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西部的贵州是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其中旱灾发生频率较高,不少地区是“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近年来,各地针对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条件,因地置宜建设农村水利工程。
2015年3月,雷山县政府为独南村修了管道,将几公里外的山泉引到了村里,解决了独南村饮水难题。“农村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较多,这也大大减轻了农村留守人员的取水负担。”杨光宏说。
贵州长顺县敦操村地处中国西南部石漠化集中连片贫困山区,吃水难、用水难长期困扰着当地村民。“过去村民要到几公里外的河边挑水吃,一去一来要3个小时。”敦操村委会副主任梁仕学说,这些年在政府帮助下,敦操村开始修水窖存储水,从6立方米到30立方米不等,每户都有,有的还修了2口。
“现在基本不用外出担水了,村里水窖多,如果哪家水用完了,村里还可以调剂。”梁仕学说。
据贵州省水利厅介绍,“十二五”以来,国家和贵州各级投入数十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等农村水利工程,截至2015年1月底,已累计解决1062.3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这些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饮水难题,对农业生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雷山县大塘镇干部杨兵说。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围绕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农村水电开发六方面打好水利扶贫攻坚战。
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解决贫困地区饮水安全等问题,力争使贫困县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数字,今年1月至9月,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农业水利项目53个,总投资3982亿元。 来源:慧聪净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