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强降雨,水库水位迅速攀升,超汛限洪水不再作为“弃水”,而是通过隧洞和管道流往缺水的其他水库储存;遭遇干旱,水库严重缺水时,从其他水量丰沛的水库调水补给,确保当地居民正常用水……随着今年3月宁波市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工程的开工建设,这样的美好设想正在成为现实。
困局:宁波缺水?
素有江南水乡之称的宁波却是缺水城市。其一,虽降雨总量较为丰沛,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且流域水系自成体系、过境水量少,加之人口稠密等因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浙江省平均水平的57%。其二,供水水库数量有限,且大多分布在西南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北部平原地区,虽然也有平原河网,但水质不尽如人意,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
破题:供水上了“互联网”
根据测算,随着宁波市域人口的增加和空间结构的调整升级,到2020年全市需水量将达到30亿立方米,届时宁波境内水库将不能填补水资源供需缺口,而境内也较难找出建造大型水库的地方。如何再挖掘水资源开发的潜力呢?
实施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工程,率先将全市最重要的五座供水水库——亭下、周公宅、皎口、溪下及在建的境外引水水库钦寸通过总长41.2公里的隧洞和管道工程联网互通。整个工程包括钦寸水库亭下至宁波引水工程、溪下水库引水工程、皎口水库至溪下水库连通工程以及东西线(岭脚至萧镇段)连通工程四个部分,概算总投资13亿元。
亮点:“无中生有”一中型水库
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工程建成后,通过联网优化调度,预计每年可增加优质原水供水能力3700万立方米左右,相当于不占一寸土地,为宁波新建一座“隐形”的中型水库。
雨洪资源利用率更高。就单一水库而言,当降雨量过大、上游来水过多致库水位超汛限水位时,鉴于对下游地区及大坝自身安全考虑,往往会作泄洪处理,产生“弃水”。水库群联网联调工程建成后,可根据各水库实际蓄洪情况,及时将高水位水库的水调至低水位水库,统一调用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各水库调洪空间,有效缓解汛情,并将“弃水”变废为宝。
水资源应急保安能力更强。干旱季节,能及时将水量丰沛水库的水补充到水量贫瘠的水库,实现市域几大板块联网联调,均衡各水库水位,避免个别水库因水位过低、蓄水量过小造成自净能力不足,进而导致“水华”等影响供水水质的事件发生。
要素保障要求更低。如果是新建一座中型水库,则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政策处理上,且受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工程建设的压力和风险较大;而水库群联网联调工程主要建筑物为输水隧洞、压力管道和泵站等,绝大多数征地均可复垦、复绿、复用,永久征地仅104亩,为新建一座同等供水能力中型水库永久征地面积的二十分之一。 来源:宁波市五水共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