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现状:资源零散,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
顺德的行政区域受顺德水道、东海水道、容桂水道、潭洲水道、顺德支流等几条大水道分割,由于历史原因及过去顺德发展的需要,以往区内各镇街均独立建设自来水厂,部分偏远乡村甚至设立了村办水厂,以致顺德的水厂数目众多、布局分散。
创办于1961年的大良镇自来水厂为顺德第一间自来水厂,当年供水管道只有870米,日供水量不足400立方米,虽然供水规模很小,但从那时起,顺德人开始饮上了自来水,并逐步普及自来水。到上世纪90年代,顺德已实现自来水普及率100%。发展至2010年,全区有自来水厂20多间,其中包含镇(街道)属水厂12间、私营水厂3间、村级水厂6间。
1992年至2005年,顺德区供水有限公司先后并购整合了大良、伦教、勒流、杏坛、容桂5间镇属自来水公司。2010年2月,顺德区供水有限公司成立子公司——顺德区水业控股有限公司,对余下的北滘、陈村、乐从、龙江、均安5间镇属自来水公司进行并购整合。至此,全区十个镇街的镇属自来水公司统一归入区属国有资产。
2012年,顺德启动了供水规划修编,对顺德区供水资源再一次进行整合。整合至今,顺德区现有水厂15间:其中顺德区供水有限公司旗下有自来水厂11间,另有家信水厂等1间私营水厂,藤溪水厂、江义水厂、扶闾水厂等3间村级水厂。
据该规划修编单位、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总工程师周鑫辉分析,现时顺德供水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供水企业分布零散,工艺、管理、水质等都有差异,存在供水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村级水厂,规模小、工艺差,存在制水水质不稳定,水质监测配套设施不足,抗水源污染能力薄弱,管网封闭没有应急能力等问题;二是取水口多、水源保护区多,15个水厂就有15个取水口,这一方面数量太多难以管理,水源水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因水源保护区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也影响着顺德的城市发展建设;三是目前镇街之间的供水联通管建设尚不完善,部分镇街如均安、乐从、龙江等镇街仍为独立管网供水,供水安全性有待提高。各镇街的管网早期设计也欠完善,存在部分瓶颈段。
水是生命之源,供水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也影响着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规划进行修编,进一步整合供水资源。
修编目的:整合供水资源,适应新常态
顺德区供水现状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到城市供水安全性,也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取水口多而分散,带来的水源保护经济成本及压力越来越大,已有多个镇街多次发生因水源保护与项目建设存在冲突而无法开展的情况。针对顺德区供水现状存在的问题,顺德区政府进行本次供水专项规划修编工作,决定从规划源头制定供水发展方向,利用规划科学指导顺德区未来的供水发展,彻底扭转供水现状的弊端,更好地服务顺德的经济发展。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总经理陈华认为,顺德区进行供水专项规划修编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的迫切要求,也是改变目前顺德供水现状局限性的需要,更是未来顺德城市经济发展的必要。
据周鑫辉分析,近年来,顺德加大城市升级力度以及融入广佛同城,但现有的供水现状与此产生了冲突,也制约了城市建设发展。一方面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原来可以作为取水口的水道已不适合作为取水口,一些供水管网已经满足不了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水源保护区要求高,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影响了城市开发建设。
另外,目前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改变,从高速增长进入了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这就要求城市的用水模式要从过去的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而且,近几年来顺德的供水量并没有大幅增加,个别年份供水量还有减少。此外,从中央到省市也都出台政策规定,区域取水总量指标受到严格控制,设定用水上限,因此供水模式急需进行改变。
在这种背景下,顺德区供水专项规划修编正是顺势而为,此次修编一是适应新常态要求;二是供水模式从以需定水转变为以水定需,节约用水资源;三是顺德城市空间拓展的需要,水源保护区从十几个缩减为4个,释放大量土地资源;四是从水质及供水安全性提高考虑,关闭整合7个水厂,增加以西江为水源的水厂规模,规划建设各镇街供水联通管网等。来源: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