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组数据记录了自来水公司发展的轨迹:1975年,从一眼深井起,县自来水公司迈开了如东供水的第一步,到2007年供水经营售水量达到1261万吨, 而到2014年供水总量超过4253万吨;1975年,自来水公司服务县城不足万人和少数供水企业,2007年,用户辐射到县城及周边镇村约15万人,到去年底,县域供水实现全覆盖,服务全县110多万人,其中直接服务对象30万人……数据,折射了县自来水公司的运行质量和发展速度,也标志着公司进入了提速发展的快车道。
“近五年来,自来水公司无论是投入,还是工程建设总量都超过了前35年的总和,到去年底,引江供水主管网累计建设440多公里,实现了县域全覆盖。”县自来水公司董事长曹佩森说。据了解,根据县域供水专业规划,近年来,县自来水公司加大了管网建设力度,相继建成了“两纵三横”的供水网络,其中,“三横” 为东起循环经济产业园,西至石甸,全程长49公里的S334复线工程;从袁庄至太阳岛全程64.3公里的苴东线工程;东起循环经济产业园,西至栟茶,总长65公里的沿海环网供水管线;“两纵”为全程长60.4公里的通洋线一期纵线工程和丰五线,以及县城东西二环供水主管网、供水中心输出供水管线等供水主管线建设,主管网建设长达近300公里,投资11亿多元。今年,公司又抢抓通洋高速建设机遇,投资2亿多元,建成了通洋二期供水工程近40多公里。至此,全县日供水能力达到了35万吨至40万吨,在未来的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不需要再进行水源管网的建设。
近年来,各镇区供水管网普遍老化,一些地方漏失率高达50%,尽管引江供水全覆盖后,但仍有一些农村居民无法饮上长江水。县自来水公司在大豫镇试点,仅用不到10个月的时间,便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质量,完成了大豫镇近10万人的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公司把大豫镇农村供水管网全改造的成功做法形成了农村供水管网改造技术导则,指导各镇(区)制定农村供水管网改造规划,协助管材配件选购及科学组织入户改造等工作,组成工作组支持栟茶镇的农村供水管网改造,派员指导丰利镇的农村供水管网建设。目前,丰利镇已完成农村供水管网改造,栟茶镇接近尾声,全县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基本结束。
在做好农村供水管网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供水设施建设全配套。在通州金北村和曹埠镇、新店镇分别建设了金沙增压泵站和待建增压泵站,当供水量达到设施负荷或上游用水量增加,影响我县取水量时,通过这三座泵站提升供水量,力争超设计水量供给。在供水中心与岔河龙发村建立了两座中心泵站,实施正常情况下的供水调度,沿临海线,围绕经济发展板块增设了洋口增压泵站、长沙增压泵站和东安增压泵站,当该区域用水较大时,实施调峰增压供水。
随着县域引江供水的全面普及,县自来水公司的安全供水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旦长江水质发生突发性事件,那么,引江供水全覆盖就会导致引江供水全停水,加强应急水源建设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公司依托增压泵站先后开凿了14眼深井,加之原有的9眼深井,目前共有23眼深井。同时,建议县政府从各镇(区)收购的100多眼深井中再挑选30至50眼深井,这样应急日供水量可达10万吨,再通过清水池储存的7万吨水调峰,可在24小时内实行应急正常供水,超过24小时后可适度降压供水,确保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来源:如东新媒体